古语有云: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在诗人眼中,一切自然之声皆可触发内心的情感,激发创作的灵感,其中鸟鸣声便是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第一首: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感悟:
韦应物的这首诗,犹如欣赏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卷。它最惊艳的地方在于明明写的都是动景,却处处给人以寂静之感。
河边自由生长的小草,丛林里放声歌唱的鸟儿,傍晚时的潮水,水中摇曳的小船,无不流露出恬静,平淡的气息。
诗人此时想必真情不错,不然也不会用“独怜”二字,直接明了的表达对这幅唯美画卷的喜爱之情。
第二首:唐代李华的《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感悟:
同样是写春草与鸟鸣,李华的这首诗却给人以荒凉之感。
作此诗时,诗人途经宜阳,看到眼前荒草丛生,流水落花无人赏的画面,不禁感慨万千。
安史之乱前,这里还是来往行人不断的繁华之地,自离乱之后这里便成了一片无人踏足之地,只听见树上的鸟儿轻轻的歌唱,如此明显的对比,实在令人唏嘘。
第三首:宋代周邦彦的《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感悟:
周邦彦的这首词,于清丽的辞藻中暗含淡淡的乡愁,婉约而惆怅。
上片中,诗人用啼叫的鸟儿,清圆的荷叶,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夏日清晨图景。
在诗人笔下,窗外的鸟儿仿佛和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会因为雨后初晴而欢呼,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听别人的小秘密,就像是活泼调皮的小孩子。
沉浸在这清雅的晨景中,诗人的心里感到十分舒畅,只是转念一想遥远的家乡也有这般美景,又从心底生出一丝隐隐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