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9月20日讯 据新福建报道 18日早上7时,晋江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小学的党员教师吴美婷准时到达学校。这天,她34名同事组成两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参与居民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赖进财 摄
“生日快乐!”正当吴美婷忙着穿戴隔离服时,耳边响起了一声祝福。她一边道谢,一边快速套上隔离服和手套,走到信息登记区,打开电脑,为前来核酸检测的群众进行信息登记与核实。一直到中午12时,她才脱下湿透的衣衫缓了一口气,摘下手套,双手已经被汗水泡得发白起皱。
生日第二天,吴美婷就又出现在了曾林社区,继续她的志愿服务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很平常的生日,但也因为这次战‘疫’而变得更加有意义。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能够为疫情防控出一分力,就是最好的生日祝福。”吴美婷说。
赖进财 摄
“此次疫情发生后,晋江团市委15日晚就面向社会征集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组建了16支志愿服务队,目前有1400多名志愿者,在全市各个街镇协助开展便民服务、秩序维护、调查登记、数据录入等工作。”晋江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红马甲,是志愿者的的日常标配。在防疫一线,那抹熟悉的马甲红,依然是人们眼中亮丽的风景线和心中最平时而温暖的存在。但因为抗疫工作的特殊性,其中许多志愿者的装备,还有防护服、隔离衣、口罩、口罩、手套……志愿“红马甲”“隔离蓝”“防护白”,忙碌坚守在各个岗位上。
赖进财 摄
“你脸怎么那么红?!”这几天,磁灶镇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陈少平经常被人这样问。从9月13日开始,他和几名志愿者伙伴一直在磁灶交警中队的站点,协助开展省内中高风险区域入(返)晋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他被太阳晒红的脸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口罩印。
“我们属于二级防护,一般早上8点多上岗到11点多,下午3点到6点,防护服一穿上就一直流汗,汗水全在衣服里,连洗手间都不用上。” 陈少平笑着说。
此次疫情期间,晋江团市委还向在晋大学生发出志愿者招募令,目前人数达近300余人。几天工作下来,街镇的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大学生志愿者在调查登记、电话摸排、数据管理有更大的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人手不足的问题。
“我们是晋江青年,我们要做城市担当。只要需要,都会勇敢地站出来,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晋江大学生志愿者领队蔡旭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