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故事概括100字,阿长与山海经故事简介1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19:51:32

阿长与山海经故事概括100字,阿长与山海经故事简介100字(1)

第一问:题目为什么不是“阿长买《山海经》”?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从“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儿说起。其实,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很简单,先是阿长过来问山海经一事,再告假回去买《山海经》,之后就是给“我”《山海经》了。如果单从这些句子来感受阿长的性格特点,确实也能概括出一些来,比如,阿长在“我”没有告诉她的情况下,她就知道了我想要《山海经》,说明她真的是关心“我”,尽了她作为保姆的职责。从她的话语“三哼经”中,又可知她确实没啥文化和见识。但要想深刻感受阿长的性格,我们更要关注买《山海经》前后的文字,因为要“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儿是叙述最详细,着墨最多的。整个事件应该包括18段至28段,而写阿长问、买、给《山海经》仅仅是简单的三段。其余那些段落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

为什么写“我”远房的叔祖?因为“我”最初接触到的《山海经》是他的,那为什么又要写他的女人?因为他的女人和他性格相反,无甚话可谈,所以才有了他和孩子们来往之事,也才有了让“我”接触《山海经》的机会。这里是层层递进,一环扣着一环的,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那这和阿长又有什么关系呢?

正是因为“我”特别渴慕《山海经》,而叔祖的《山海经》却不知放在哪里了,但“我”又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买吧,又没有好机会。这就为阿长的出场蓄了足够的势,也就更能突出阿长的不平凡和伟大了,正如文中说,对她有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可见,阿长买的《山海经》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购物。她所买的是我极度渴慕的一本书,是一本我极度渴慕却又无法得到的书。阿长买回来的是一个孩子童年的乐趣,更是作者一生美好的回忆。这样,阿长的形象立马显得高大起来了。

“我”本没把这样一个愿望的实现放在“我”家保姆的身上,所以当“我”看到阿长给我买来的《山海经》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是“我”当时的反应,也从侧面反映出阿长确实做了一件不同寻常且意义非凡的事情。

尽管这套书“印得十分粗拙”“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哪怕后来“我”有了比那套书更好的书籍,但总没有阿长给“我”买的那套书印象深刻。

以上就是“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了,从中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了阿长的认真,朴实,以及对“我”的关心和爱。也能体会到作者对阿长的敬意和夸赞。那为什么题目不叫“阿长买《山海经》”呢?

这个问题应该好回答,因为文中不只写了阿长买《山海经》,还写了别的事。哪些事呢?这个应该不难找出,但在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强调一下,或者规范一下概括事件的方法,比如在概括这些事情时,可让学生以阿长开头,后边加具体的事情,像这样:阿长喜欢切切擦擦,阿长懂得许多规矩,阿长教给我许多道理,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等。这样的概括不仅仅是在文中找什么,而是让学生做到了对语言的运用。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呢?我想学生是很容易能说出“欲扬先抑”来的。前面这些无疑是“抑”笔了。这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抑笔效果,可让学生说一说“抑”的体现。上面概括出来的事情本身就是“抑”,还有哪些是抑笔呢?其实还有人物形象和情感态度。这些都是抑笔,那么,抑笔的作用就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笔,正是有了前面那么多讲阿长的不好,她粗俗,她迷信,她难看,她不雅,她还卑贱,才更能凸显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时的善良和伟大。也可以这样说,“我”小时候对阿长有多厌烦,后来我就对阿长有多愧疚、多怀念。

在讲到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可比较两次出现的“敬意”和“伟大的神力”,应该好理解,这里不再赘言。

前面所写尽是对阿长的负面影响,尽是抑笔。那么,这些可不可以不写,只写阿长为“我”《山海经》,这样子行不行。也行,但那不是真实的阿长,阿长的形象也不会高大而丰满。

我们理解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也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他是为了突出阿长那种朴实、善良、真诚的性格。也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当然,这种情感指的是作为“大鲁迅”的情感。这种情感里有对阿长的同情,有愧疚,更有感恩和深深地怀念。情感可让学生自行去体会,每一种情感都能在文中找出依据。

同学们,既然作者要表达的是对自己保姆的怀念、感恩。你们觉得作者对阿长的几个称呼(阿长,保姆,长妈妈)中,哪一个更能表达这种情感?毫无疑问,应该是“长妈妈”,这个称呼中有温度,也有深度。那么,我的第二个问题来了,题目为什么不叫“长妈妈与《山海经》”?

首先,“阿长”是作者幼时对长妈妈的称呼,带有孩童的随意。这种称呼更真实地还原了童年视角,凸显了“我”与长妈妈最初平凡甚至略带疏离的关系,而“长妈妈”是更正式的尊称,多用于成年后回忆时的敬意。其次,文章以“抑笔”开篇,先写阿长的粗俗普通,后转折至她买《山海经》的感人举动。用“阿长”贯穿全文,更贴合从“不耐烦”到“心生敬意”的情感变化过程。若用“长妈妈”,开篇的批评性描写会显得有些矛盾。另外,带“阿”字的称呼是绍兴民间对女性帮佣的常见称呼,具有地域文化特征。阿长可以突出长妈妈作为底层劳动妇女的身份,与后文她买《山海经》体现出的“伟大的神力”形成更强烈的反差,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其实,能不能吸引读者,我想鲁迅肯定不在乎,他只在乎他童年的回忆和他的普通却令人感动的长妈妈。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