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空窗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半死桐》
很有画面感的一句词,空空的床铺只有我自己躺在那里,听着窗外的雨声,却没有了那个在灯前补衣服的人。
人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才懂得逝去的美好。
每次在家吃完饭,我和儿子一起坐在沙发上,准备看电影,然后就是催促媳妇赶紧洗碗,洗完了一起看电视,这何尝不是美好的回忆。
贺铸又被叫做“贺梅子”,只因那一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听起来仿佛是个翩翩公子,实际上贺铸却是长相丑陋,被人称为“贺鬼头”。
年近50岁时,妻子亡故,贺铸重游苏州故地,想起亡妻,写下此词,令人细碎。
爱情往往没有那么多的天崩地裂,有的往往是你挑水我种田,你织布我耕田。
有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有的是你尚未开口我便知你想说什么。
令我们怀念的也不是那豪华的婚礼,花费巨高的婚纱照,而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愿你我都能怜取眼前人。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是苏轼悼念第一任妻子王弗的,王弗16岁时嫁给了19岁的苏轼,相伴11年,去世时年仅27岁。
刚嫁给苏轼时,她陪他读书,每当苏轼有遗忘时,王弗便在一旁提醒。
东坡初入官场,每当客人来访,王弗便躲在屏风后面静听,客人走后,她会跟苏轼说来人的人品如何,是否是拍马屁之徒等,可谓是贤内助。
这首词写作的时候,王弗已去世十年,当时苏东坡在密州任职。
在某一个夜里梦到了亡妻,起来写下了此词,写完后继续睡去了。
第二任妻子王润之(王弗堂妹)看到后非常生气,心想我都服侍你这么多年了,你居然还想着我姐。
这时候王朝云知道了,劝慰王润之说,大人对逝去十年的亡妻尚且不忘,可见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可以托付终身,润之这才由悲转喜。
不管我们是否续娶,但是对于同床共枕的爱人总是难以忘怀。
苏轼词中说道,在梦里自己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亡妻正如年轻时在镜前梳妆,两人相对默默无言,只有眼泪落个不停。
我难以想象如果爱人不在的话,我会怎样悲伤,我又会怎样怀念。
但是,我一定不会忘却,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
6、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潘岳《悼亡诗三首 其一》
提到悼亡诗,不得不提到潘岳,因为在此之前,没人写过悼亡诗。
潘岳是西晋文学家,也是后世所说的美男子潘安,据说妇女们见到他无不为之倾倒,会从路边往他身上扔果子。
但他却不是个花花公子,在十二岁与妻子订婚,二十四岁与妻子结婚,五十岁时妻子逝去。
潘岳悲痛欲绝,依依不舍的安葬了妻子,写下《哀永逝文》,感叹从此阴阳两隔。
随后他为妻守丧一年,一年期满后按照规定要去复职,潘岳依依不舍于共同生活过的房舍和妻子的坟茔,提笔写下此诗,是为千古悼亡诗之祖。
元稹《遣悲怀 其三》曾有诗云: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可见,潘岳之悼亡诗在历史上的地位。
诗句大意:看到住所,就仿佛看到了妻子的音容笑貌,进入房间,就仿佛看到妻子在到处忙碌,猛一眨眼,却发现这都是幻觉。
多想像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开始追忆,当时的我完全不懂得珍惜,只以为是平常。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写作于作者的晚年,对于是不是悼亡诗存在争议。
李商隐少年丧父,被令狐楚发掘收留,并非常器重,安排他跟自己儿子令狐绹一起学习,待他比自己儿子都要好。
后来令狐楚去世,李商隐仕途不顺,接受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去那里担任幕僚,接着便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氏。
当时朝廷是牛李党争,令狐绹和王茂元分属不同党派,结果两派谁都不待见李商隐,他也只能长期沉沦下僚。在此期间,妻子王氏对他不离不弃,可谓是他最大的支柱。
爱妻远去,悲痛自不可形容,虽然此诗存在争议,但李商隐的另两句诗却是实实在在的悼念亡妻之诗句: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暮秋独游曲江》
愿你我于太平盛世,都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