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初到杭州的苏轼,写了上面的诗句。杭州的山水,与飘逸潇洒的苏轼相得益彰。西湖的灵秀,给了他无限的灵感;苏轼的朝气、活力,又为杭州人所喜欢。
1071年十一月,苏轼一家人来到杭州,任通判一职,官职不大,也没有更多权力为杭州百姓谋福利,更不能建设杭州,但是才华出众的苏轼,为杭州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当地百姓深感欣慰。以至于当他离开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在他不幸被捕入狱后,杭州的百姓自发在街上设立香案,为他祷告,祈求上天庇佑,让他早日获得自由。
很显然,杭州更像苏轼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生活的这段岁月,是他最温暖的回忆,也是最快乐的时光。江南的风光美,江南的百姓善良宽容,在他们眼里,不拘小节的苏轼,甚是可爱。
杭州城坐落于凤凰山下,位于西湖与钱塘江湾中间。苏轼所住的府邸,在凤凰山上,每天早上,推窗可见西湖,远处连绵的群山,城内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湖边杨柳依依,天上白云飘飘,尽收眼底。
白天,苏轼隔窗便能看到西湖上的游船,约上好友,泛舟西湖是他的日常。晚上,他在房间内便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萧声、歌声。杭州城的繁华,用文字难以描绘,即便到了晚上,也是灯火通明,因为当时的杭州设有夜市。
夜市上人来人往,异常热闹,琳琅满目的货物,应有尽有。从美食、精美的绸缎、刺绣,到别致的扇子,以及孩子们喜欢的糖果、玩具、走马灯,看得人眼花缭乱。穿梭往来的行人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才慢慢散去。
西湖的诗情画意,给了苏轼灵感。杭州城的美丽、繁华,包罗万象,若非有苏轼这样的才华,又与西湖朝夕相伴,有着深厚的感情,很难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西湖的精粹之处,同时还能别有新意。
春天的西湖,美得醉人。大家纷纷从家里走出来,泛舟西湖,沉醉于湖光山色中,乐此不疲。描写西湖的诗词千千万万,但是大家公认最好的诗,来自苏轼。苏轼也和杭州人一样,爱西湖,游西湖,他时常约上三五知己,乘着小船,在西湖上缓缓而行,一边对饮,一边谈心,有时候灵感突至,赋诗一首。
在众多描写西湖的诗词中,苏轼技高一筹,他把西湖比作西施,别有新意,与众不同。苏轼和朋友雨中游西湖,随后,雨过天晴。看着瞬息万变的西湖景色,苏轼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名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