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猫三点水,女猫一丘田”是什么意思?这是过去农村的一句俗语,非常夸张,直到现在有些农村,包括一些城镇依然使用这句俗语。
现在很多人难以理解,认为是过去农村人难以分辨猫的雌雄性别,真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这是现在人们的一种误解,只是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说是鉴别猫的性别。这样理解就与原俗语的意思就南辕北辙了。实际上,这句俗语只把猫作为引子,与它们的关系不是很大,更不用说猫的性别区分了。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农村把雌雄猫叫做“男猫女猫”,无法理解,以为是叫错了,或者是一种自创的说法,本文还得先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再解释这句俗语的意思。
1、为什么很多农村把雌雄猫叫“男猫女猫”?在我国农村,对雌雄猫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典型的称谓有三种称谓。
第一种是把雄性猫说成是男猫(亦称为郎猫),把雌性猫说成是女猫。这种叫法在农村最为普遍。
第二种是把雄性猫称为公猫,把雌性称为母婆。这种叫法,在农村只是个别地方,且在城镇居民中比较多,农村人就很少这么说了。
第三种为农村土语中的叫法,把雄性猫称为猫牯(猫爹),把雌性猫称为猫婆(猫娘)。这种叫法一般在南方一些农村比较常见,特别是湖南和广西、贵州等地区比较普遍。
农村民众除了对猫不直接叫“公母”外,对家畜雌雄性也很少称“公母”,都有特定的传统称谓。比如,有一些农村把雄狗称为“牙狗”,把雌狗称为“草狗”;把雄驴称为“叫驴”,把雌驴称为“草驴”,把雄猪称为“牙猪”,把雌猪称为“草猪”,把雄马称“儿马”,把雌马称“骒马”等等。这些传统叫法,主要是因为古代人把“公”和“母”作为人的长辈的尊称,因而忌讳用于家畜,从而避免了人畜之间的混称。
旧时,由于医学水平低,医疗条件很差,小孩出生后夭折率比较高。按照那时农村人的说法,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道关口,最后才成长为成年人。
在南方一些农村,男孩子生下来时,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往往取一些动物名作为小孩子的小名(乳名),比如说,狗生下来身体健康,很少生病,因此,农村很多小孩的小名后面带有一个“狗”字。
同样的道理,农村传说,猫有九条命,是说猫有顽强的生命力,父母希望自家的小孩像猫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顺利通过成长中的各道关口,最后长大成人。农村很多父母把男孩子的小名取为“猫牯”,把女孩子的小名称为“猫婆”。有趣的是,一个村子里,由于男人取“猫牯”之名的人太多了,同名的人也就多,为了把这些人区分开来,只好在前面加字用来区分,比如说“小猫牯”、“大猫牯”、“老猫牯”、“村东猫牯”、“村西猫牯”“某某家猫牯”等等。
农村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区分雌性猫,方法很多,主要是通过看猫的坐姿、生殖器官、头鼻的大小等。比如,男猫坐着时,两腿分开,而女猫坐着时,两腿并拢。这种坐姿,与我国古代男女的坐姿讲究类似。古代女人在任何公开场合坐下时,两腿必定并拢,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教养。
不过,上面的这些说法,与农村俗语“男猫三点水,女猫一丘田”没有多大的关系,在农村另有所指。
2、“男猫三点水,女猫一丘田”的具体意思说到猫,在农村有一种“猫泪”的说法。
“猫泪”,原意是指稀少的眼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猫的观察,得出一个结论,在家畜中,一般来说很少见到猫流出眼泪来,其他家畜与猫相比,流眼泪是常见的事,比如牛、羊、狗等,人们认为它们的眼泪比较多。因此,人们认为猫流泪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也就因为如此,“猫泪”往往用于形容平时很少流泪的人,一时间也流出了眼泪。过去,农村也把平时那些不爱哭的人,很难看到他们哭的人,突然哭了,说成是“掉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