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自主车企的技术水平是极为落后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领域一片空白,由于没有核心技术,造车成本也是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了。
这个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成本控制不好,单车利润就低,就越发想要去压缩成本,又导致了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
就好像:我们读书,越偏科,越不想去学自己不擅长的那一科,然后那一科就会越来越差。
比如说:在2013年,被央视3·15晚会点名批评的江淮同悦轿车生锈事件。
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出于成本考虑,用普通钢板替代了镀锌钢板,确实是我们文字意义上的“偷工减料”了。
除了生锈,那个时候国产车的小毛病也是不少的,跟合资车的差距也比较大。
J.D.Power发布的《2009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2009年自主品牌的整体新车质量平均得分是258个PP100,就是每100台车子出了258个问题。
而2009年国际品牌的整体新车质量平均得分是142个PP100。你看,一个是258,一个是142,直接相差了快1倍到了,是吧?
也就讲:当时的国产车,碰到故障的概率会比合资车品牌大很多,快到1倍了。
- 但也有不少车子现在还能开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10年前的国产车都像我们前面说的那么不堪的,不少车企也生产了很多经典车型,现在都开得不错了。
某车之家的二手车版块上也是能找到不少10年前的国产车的,比较经典的:吉利熊猫、比亚迪F3、奇瑞旗云等等。
这些的3大件都是用比较成熟的技术的,不容易出大问题的。
比如说:2009款的比亚迪F3,用的就是三菱的4G15S发动机。
2010年的《产品可靠性报告》上面有个关于这个车子的调查的,当时的百车故障率(PP100)是254,在当时的自主品牌里面,质量排第1名了。
而且10年来,国产车不管是在关键技术,还是质量表现上,进步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去买一台国产车,不会说像10年前一样那么难受了。
拿发动机来说好了,主流的国产品牌基本上都研发出了不错的发动机了。
比如说:奇瑞的鲲鹏动力2.0T发动机,铝合金缸体、高压直喷技术等等,最大扭矩390N·m,热效率38%,相当了不起了,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