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樊登读书 · 星篱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者——
他3岁丧父,10岁丧母,上了两年小学,便被迫走上了谋生之路。
尽管生活曾带给他数不清的磨难,但他还是一路逆袭,活成了世人敬仰的精神偶像。
这个人,就是家喻户晓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10岁之前,寄养在外祖父家的悲惨遭遇。
阿廖沙是作家的乳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则是他的笔名。
在俄语里,“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高尔基”意为“痛苦”。
高尔基为什么要用“痛苦”二字为自己命名,也许读完《童年》就能找到答案。
苦难,是命运的底色
阿廖沙的外祖父年轻时是染坊老板,家境十分殷实。
阿廖沙的母亲瓦里娅相貌出众,所以家里一直想着让她结一门好亲事。
然而,天不遂人愿,瓦里娅居然爱上了隔壁店铺的穷木匠马克西姆。
为了避开家人的反对,这对恋人举办了秘密婚礼。
婚事公开后,阿廖沙的外祖父被气得暴跳如雷,当即与瓦里娅断绝了关系。
从此,这对小夫妻过上了清贫但也快乐的生活,不久便有了阿廖沙。
不幸的是,在阿廖沙3岁时,马克西姆不幸染病去世。
悲痛之余,阿廖沙被寄养到了外祖父家。
这是一个被恐怖阴影笼罩的家庭,阿廖沙的外祖父和两位舅舅,都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他们不但彼此之间大打出手,就连小孩和孕妇也难逃厄运。
失去了父亲的庇佑,阿廖沙瞬间落入了魔爪。
他第一次挨打,便是因为表哥怂恿他把过节用的桌布拿出来染了色。
被表哥告发之后,阿廖沙被外祖父用树枝抽到昏厥,之后还生了一场大病。
人生第一次挨打,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然而,暴力之手并不会因为你可怜而心存怜悯。从此,挨打成了阿廖沙的家常便饭。
顶嘴要挨打,跑出去玩要挨打,跟奇怪的人做朋友要挨打,就连背错了祈祷文也要挨打。
整个家中,只有外祖母对他呵护有加,但是善良慈爱的外祖母,也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
更让阿廖沙难过的是,母亲居然扔下他,独自离开了这个地狱般的家。
罗曼.罗兰曾说过:
“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
有人从小便身世凄迷,有人成年后才遭遇人生的磨难。
但无论是谁,都免不了在漫漫人生路上跟苦难撞个正着。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做好迎战苦难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