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句悲悯的缅怀诗,这首诗里反复提及的夏之日,冬之夜,代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轮回。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爱情里你是不是也这样,足见作者用情至深!
这句诗其实写的是巫女优美的舞姿。男主人公在宛丘的游乐盛会上,爱上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女子。你看这画面:“坎其击鼓,宛丘之下”,在欢腾热闹的鼓声、缶声中,巫女不断地跳着舞,从城里舞到城外,从寒冬舞到炎夏。时空变化了,她的舞蹈仍是那么热烈奔放。主人公的一双眼睛始终深情地关注着她,记录着她的每一个舞步。你有没有这样一见倾心的时刻呢?
首先说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被贬流放南方的不甘之心。所以你看这句诗,按照阴历四月六月来理解就不会出错。什么意思呢?人间四月开始初夏好时节,进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来。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么竟然忍心让我受祸灾?
作者从四月初夏开始被流放,一直到六月,这炎炎夏日一直在被贬的路上,能不抱怨吗?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意思是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我们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在炎热的夏季,四处骄阳胜火、烤炙如烙,唯有茂盛粗大的垂柳,撑起一片绿荫,营建出一座温馨凉爽的避暑胜地,但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为什么不让在大树下休憩呢?
原来第二句话说出了原因,“上帝甚蹈,无自暱焉。”柳荫比喻君主之侧,君主的位高权重,正如柳树的粗大茂盛,会让很多人产生亲近、寻求庇护的*,但殊不知,那里凶险无比,并非真正的好去处。
真的很佩服古人的智慧,用夏天的柳树比喻君王之侧,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