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号,深圳住建局发布了《深圳市住房发展2023年度实施计划》,其中对保障房供应的描述又引来了一大波关注。
我看大多数看法也都是巨量供应,商品房完了等等,我的看法当然也是偏空的。不过,实际信息可能和大家理解的会有一点差异,所以我倒也不过分悲观。
这个差异在哪里?因为住建局每次发相关公文,热度都很高,讨论多了就好像动不动又有新增。但实际上,因为统计口径不同,很多项目都是去年见一次,今年又见一次,实际形势倒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悲观。
所以我就梳理了一下目前深圳保障房的供应形势,把全深圳,十四五期间,每年的住房供应量列成了一个表。
这里解释一下建设、筹集和供应分配的区别:
建设:指的是新开工建设。
筹集:指的是已有建筑的改建和盘活。
供应分配:指的是可以拿出来卖或者申请了。
表里忘了加一栏汇总,这里文字交待:整个十四五期间,公共住房会建设 筹集52万套,供应分配34万套。
基于这个表,应该不难发现几点。
1、商品房供应量一直比较稳定,平均在每年六七万套的样子
如果对比20年以前,供应量还多了不少。绝大多数的新盘都不稀缺,就算是时下最优质的新盘,过个一年两年三年也还是会有类似的(不过可能放松一点限价)
2、可售型保障房对商品房有没有冲击?
影响有限。以刚刚过去的22年为例,总共建设公共住房12万套,但仅有1.5万套是可售的,相比于6-7万套的商品房来说,虽然不能说完全没用,但也谈不上冲击巨大。
这类房子之前叫人才房,存在10年后套利的可能,所以很是吸睛了一把。现在它改叫共有产权了,完全内部封闭流转,再加上量不大,我感觉是有点鸡肋。
3、保障性租赁房对商品房有没有冲击?
还是有的。因为实际上,如果有一个不用搬家的房子,有一个稳定上学渠道的话,大多数家庭并不需要买房,而保障型租赁正好可以满足这一条件。对于商品房来说,这算是赤裸裸的抢客户。
不过,这类房子主要是提供给年轻家庭,财富积累还不多的新青年等等。等到需要居住改善的时候,保障租赁小面积、品质一般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对于改善房而言,保障租赁的影响会小一些。
4、公租房对商品房有没有冲击?
这个不可能有。公租房针对的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说难听点算是扶贫性质比较浓了。前两天还出了新公告,要审核公租房家庭的收入情况,这也是一个例证。
这类人群本来也不是买房客群。有没有公租房,对商品房价也没什么影响;影响的只是人家留不留深圳。
在全国各大城市里,深圳是搞保障房最积极的。这对业主来说不是件好事,但对一个城市而言,留住人才最重要。就算记挂着这一亩三分地的房价,那也得先留住人,才有新增的购买力和需求。
保障租赁毕竟还是租赁,楼市也早就过了短炒暴利的年代了。如果非要在深圳楼市谈投资,「长期主义」这四个字,务必要在心里多念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