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之后,传统的软件开发流程是这样的:
软件开发人员花费数周和数月编写代码,然后将代码交给QA(质量保障)团队进行测试,然后将最终的发布版交给运维团队去布署。所有的这三个阶段,即开发,测试,布署。
早期所采用的软件交付模型,称之为“瀑布(Waterfall)模型”。
瀑布模型,简而言之,就是等一个阶段所有工作完成之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种模型适合条件比较理想化(用户需求非常明确、开发时间非常充足)的项目。大家按部就班,轮流执行自己的职责即可。
但是,项目不可能是单向运作的。客户也是有需求的。产品也是会有问题的,需要改进的。
随着时间推移,用户对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用户给的时间周期却越来越少。在这个情况下,大家发现,笨重迟缓的瀑布式开发已经不合时宜了。
于是,软件开发团队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
敏捷开发在2000年左右开始被世人所关注,是一种能应对快速变化需求的软件开发能力。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把大项目变成小项目,把大时间点变成小时间点,然后这样:
有两个词经常会伴随着DevOps出现,那就是CI和CD。CI是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而CD对应多个英文,Continuous Delivery(持续交付)或Continuous Deployment(持续部署)。
美其名曰:“持续(Continuous)”,其实就是“加速——反复——加速——反复……”,这样子。
画个图大家可能更明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