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的翻译,虽欲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11-01 14:06:46

最近事情多,无心读书。今日事稍缓,得以坐下续读之。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三峡》,有如下句:

原文:“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其中,“不以疾也”中的“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约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教参注“以”,代词,解为“此”、“这”,则此句变成“不此疾也”,译为“也没有这样快”。为什么这么别扭呢?

查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P473有如下注释:以,代词,代替上文,表示某种情况,作状语,可译为“这样”。例句2正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为“有时早晨由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快马驾长风,也不会这样快。”

因此,教参注“以”为代词,大概是从韩先生的注。只是,“不”是否定副词,怎么能修饰代词“以”呢?

第二种,认为“以”是“似”。此说源自清朝赵一清的说法,他在《水经注笺刊误卷十一》说:“不以疾也【卷三十四三页二行】一清案以当作似寰宇记引此文作加。”意思是说“以”字当作“似”字,则“不以疾也”当为“不似疾也”。但“以”当作“似”字,无非是认为“以”字在传抄过程中,掉了一个单人旁。补充省略为“不似之疾也”,翻译成白话,就是“即使骑快马驾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第三种,注“以”为“及”、“比得上”,则原文变成“不及(之)疾也”。只是,字典里“以”字没有这个义项。

仔细琢磨,首先排除“以”作“似”,毕竟这只是猜测;其次排除“以”作“及”,毕竟字典不载此义项。

那这个“以”字作何解呢?

我们重读原文:“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皇帝有命令要传达,驿站工作人员乘船,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荆州。早晚不过12小时,而两地之间足有1200里,早上出发,晚上就到,相当于时速100里。古代交通不发达,千里马也不过日行千里,所以,作者说,“乘奔马(千里马)”、“驾长风(暴风)”也不算是很快。

因此,“不以疾也”应该是省略句,补充省略后,就是“不以(之为)疾也”。补充的“之”字代表什么呢?代表“乘奔御风”,可译为“这样”。那么,“以”字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是”的意思;而“也”则表示肯定语气,译为“是…的”或“呢”。

那么,这一句补充省略为:有时朝(乘船)(于)白帝,暮到江陵,其间(相距)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之为)疾也。

可以译为:有的时候早晨(从)白帝城(乘船)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快马驾长风,(也)是不认为(这样是)快的。”

以上。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的翻译,虽欲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