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铭记造车的初心。
#01
传承德系匠心工艺,中德合作枝繁叶茂
40年来,上汽大众对德系匠心工艺的传承从未改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桑塔纳刚来中国“组装”的新时期,那时候上海大众在吸收和消化德方制造标准和技术的基础上,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生产线技术改造,至90年代初,上海大众桑塔纳国产化率达到90%。
国产化和德系标准的融合,开创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和汽车零部件体系与全球同步的高标准,也标志着中德技术合作的初步成功。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德合作持续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中德双方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产业链,包括产品研发、本土化、开放式的零部件供应体系,现代化的整车生产系统以及全功能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还比如,中德合作促进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的建立,并让他们的零部件企业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的核心。
中德深度合作之下,从桑塔纳3000型起对本土开发的探索,到新帕萨特、辉昂、朗逸家族等车型的成功研发,上汽大众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联合开发到本土研发的创新道路。
#02
携手布局新能源领域,中德合作深耕本土
40年来,上汽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长期占据头部领地。
除了家喻户晓的桑塔纳、帕萨特外,上汽大众参与研发的朗逸凭借出众的综合实力,成为国内最畅销的轿车产品之一;途观开创了A 级合资SUV细分市场并长期获得冠军席位……
然而,时代的变化催生消费者多元化的用车需求,新能源市场的火速扩张,为上汽大众等品牌的发展提供全新赛道。
作为国内头部合资车企,目前,在中德*双方的共同支持下,上汽大众正围绕“共创2025”战略加紧布局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重点致力于新能源车、智能网联、前瞻研究与智能驾驶等领域研发。
围绕市场年轻化的主旋律,上汽大众为蓬勃发展的“后浪”提供更为年轻化的产品选择。
起先,推出基于MQB平台的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朗逸纯电等新能源汽车产品。它们的到来,为用户增添全新选择,尤其对于那些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人,更是“及时雨”般的存在。
后来,大众品牌ID.家族来了,ID.4 X、ID.6 X、ID.3陆续投放国内市场,它们在继承德系高品质的基础上,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智能而专属的崭新视觉、交互、驾控感受。它们年轻、好玩、有品质,也顺势拉开上汽大众智能纯电新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