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奥迪Q7的这种振动反馈,并不是“一碰就简单振动一下手指来提示”,而是让你真的感受到,就像按下去了一个有物理行程的按钮一样。这种水准就算脱离汽车领域,放在整体数码领域来看,都是极为优秀的,真实到我甚至一度怀疑它真的就是整个屏幕有纵向可活动行程……在“不得不普及大屏幕触控”的浪潮下,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节处理,算是挽留了最后一点物理按键的尊严。
以小见大,不难看出全新奥迪Q7很多设计诉求的重点,还是让“传统汽车用户或者老客户能够无感过渡”。相比一些极客风格、能够吸引到尝试新鲜事物人群的新兴品牌来说,很多传统汽车厂商必须考虑到更庞大用户群体偏保守的用车需求。科幻的噱头就算有,但更适合放在e-tron、Q8这类车型来做。
很长一段时间,传统厂商在智能化、电动化等方面都被视为动作迟缓、步履蹒跚,并且会被简单粗暴的批评为“组织臃肿、缺乏创新勇气”,就像10年前手机界的诺基亚,将毫无悬念的被未来的汽车界的“苹果”碾碎。
对于这一观点,我基本持保留态度:智能化、视觉计算、自动驾驶、各种软件设计和大数据方面,特斯拉这类企业的优势完全值得肯定,也推动了汽车的进步和革命;但至少在眼下,一台车的基本要素还是好坐好开,真正等到汽车完全自动驾驶和纯粹家电化,恐怕还有不短的时间。
很多人宣扬“没有OTA升级功能的车就是过时的古董”,可现实是,许多OTA只是在做擦屁股活儿罢了,太多改进和BUG修正,本该在出厂前就做好;自动驾驶等系统的大幅度算法升级,同样对传感器、芯片等等硬件性能有更高要求,一台5年前的车想要靠OTA就保持同步并不现实;而能陪你聊天的智能语音助手,说得越多越容易成为“人工智障”,更何况类似家电控制、停车付费等等联网应用,手机总是可以处理得更好。
看似一期评测文章,最后却落到了自己对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上。这并非是为全新奥迪Q7的“无趣”强行开脱,没有鲜明变化和特色当然不算什么好事,只不过全新Q7的细节恰好让我有感而发。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大部分应该早已不是十多年前、第一次进行购车行为的用户了;那么抛开因为牌照等等政策因素,您认为一台车最重要的吸引点,到底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