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位于法租界的登瀛楼下号不论经营规模、装修档次、管理模式、菜品服务都是一流的。店门前每天都是灯火辉煌,门庭若市,门前悬挂的是名人题写的金字牌匾。店堂内的4个抱柱匾,由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书写:“满汉全席、南北大菜、包办酒席、应时小卖。”门厅摆满奇花异草,以示幽雅。店内设雅间,全部是楠木桌椅,墙上挂满名人字画,彰显着华丽富贵。所用餐具是景德镇专门烧制的仿宫廷“万寿无疆”器皿,并配有银盘、银叉和银勺,接待客人多为达官显贵、富绅商贾、社会名流。每天一开店门,餐席就已订满,后来者只能望而兴叹。
就这样,开业不到一年,店面已感到店堂房舍不敷使用,于是便又在登瀛楼下号对面开办了登瀛楼南号,取名为“登瀛楼雅座”。这里设备考究,厅堂布置讲究,专门接待高级宾客,每天灯火辉煌,门庭若市,坐席常早被订满,后来者只能垂涎欲滴。1934年,登瀛楼已是资金积累雄厚,信誉卓著,在同业中鹤立鸡群,此时也是“登瀛楼”的全盛时期。据1944年冬季的一项统计,登瀛楼的销售总额约占全市同业的40%,由此可见,其在当时天津餐饮业中的地位。南市上号为适应南市一代居民的饮食状况,增添了小卖部外卖。当年的大型饭庄都没有小卖部,只有登瀛楼为广大顾客提供方便,在小卖部售卖馒头、银丝卷,以及时令小菜等,这种形式在当年的饭庄中可谓创举,之后引起了同业的仿效。1939年,登瀛楼又在法租界山东略开设分号,取名悦宾楼饭庄。
早年有不少社会名流在登瀛楼用餐时“创造”了一些新菜品,这也使登瀛楼博采众家之长。比如“拌庭菜”,是在书法家华世奎的指导下做成。冯国璋来津在登瀛楼吃饭,要吃“糟蒸鸭头”,当年登瀛楼并没有这道菜,冯国璋便示意做法,从此登瀛楼的菜谱里就添了“糟蒸鸭头”这道菜。而如今登瀛楼的菜单中已经没有这两道菜了。由于众多名流光顾,也将他们的习惯留在了登瀛楼,如张自忠将军做事雷厉风行,喜欢上菜快,一个接一个地上菜他才满意,而天津市长萧振瀛则完全相反,上菜必须要慢,一顿饭最快也得吃上一个半小时。还有,教育家张伯苓最爱天津风味菜品,但一定要“口轻”,而书法家华世奎则嗜食虾蟹。
1955年,登瀛楼饭庄收归国营,集四个商号技术力量为一处,在滨江道新址开业。“文革”时期,登瀛楼更名井冈山食堂。1972 年,登瀛楼恢复老字号名称,成为涉外定点餐馆,一些经典佳肴逐渐得到恢复。美国前总统布什夫妇、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著名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先生等都曾多次光临登瀛楼饭庄。1984年,登瀛楼饭庄落地重建,历经三年半,重新开业,新建的登赢楼饭庄为四层建筑,建筑面积3300多平米,可同时接纳800人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