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的三种输出接口,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有三种形式是哪三种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12-21 01:23:05

可编程控制器的三种输出接口,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有三种形式是哪三种(1)

2-1 什么是 PLC?它与电气控制、微机控制相比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可编程控制器简称 PLC,是在电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并逐

渐发展成为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

业控制装置。

定义: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

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

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

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

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 可直接应用于工业环境,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广阔的应用范围,

这是区别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特征;PLC 采用软件方式实现“可编程”与传统电气

控制装置通过硬件或硬接线的变更来改变程序有本质区别。

2-2 为什么 PLC 软继电器的触点可无数次使用?

答:由于 PLC 所谓的“软继电器”实际上是存储器单元的状态,单元状态为“1”,相当于

继电器接通,单元状态为“0”,相当于继电器断开,所以“软继电器”的触点数量是无限的,

可无数次使用。

2-3 PLC 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PLC 主要有哪些外部设备?各有什么作

用?

答:PLC 的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

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其中CPU 是 PLC 的核心,按照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

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及工作数据;输入单元和输

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 CPU 之间的接口电路,通过输入接口可以检测被控对象

的各种数据,以这些数据作为PLC 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依据,同时PLC 又通过输出接口

将处理结果送给被控制对象,以实现控制目的;通信接口用于与监视器、打印机、其它 PLC、

编程器、上位机等外设连接;扩展接口用于连接扩展单元;PLC 配有开关电源,以供内部

电路使用。

PLC 主要的外部设备很多,如:EPROM 写入器、外存储器、人机接口装置等。EPROM

写入器是用来将用户程序固化到 EPROM 存储器中;外存储器主要是用外部的磁带、磁盘及

用半导体存储器做成的存储盒等来存储 PLC 的用户程序;人机接口装置是用来实现操作人

员与 PLC 控制系统的对话。

2-4 PLC 的软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PLC 的软件主要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组成。系统程序由 PLC 制造厂商设计编写,并

存入 PLC 的系统存储器中,用户不能直接读写与更改,系统程序一般包括系统诊断程序、

输入处理程序、编译程序、信息传送程序、监控程序等;PLC 的用户程序是用户利用 PLC

的编程语言,根据控制要求编制的程序,用以实现控制目的。

2-5 PLC 主要的编程语言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PLC 编程语言主要由两大类:一是采用字符表达方式的编程语言,二是采用图形符号

表达方式的编程语言。常见的 PLC 编程语言主要由:

1)梯形图语言:以图形方式表达触点和线圈以及特殊指令块的梯级。

2)语句表语言:类似于汇编程序的助记符编程表达方式。

3)逻辑图语言:类似于数字逻辑电路结构的编程语言,由与门、或门、非门、定时器、计

数器、触发器等逻辑符号组成。

4)功能表图语言:又称状态转移图语言,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组织控制程序的

图形化方式,对于顺序控制系统特别适用。

5)高级语言:为了争抢PLC 的运算、数据处理及通信等功能,特别是大型PLC,可采用高

级语言,如 BASIC、C、PASCAL语言等。

2-6 PLC 开关量输出接口按输出开关器件的种类不同,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PLC 开关量输出接口按输出开关器件的种类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继电器输出、晶

体管输出和双向晶闸管输出。继电器输出接口可驱动交流或直流负载,但其响应时间长,动

作频率低;晶体管输出和双向晶闸管输出接口的响应速度快,动作频率高,但晶体管输出只

能用于驱动直流负载,而双向晶闸管输出只能用于驱动交流负载。

2-7 PLC 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有何特点?

答:PLC 采用扫描工作方式(串行工作方式),特点是当需要执行众多操作时,CPU 不可能

同时去执行多个操作,只能按分时操作方式,每一次执行一个操作,按顺序逐个执行,其执

行用户程序的过程为:从第一条程序开始扫描,在无中断或跳转控制的情况下,按程序存储

顺序的先后,逐条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程序结束。然后再从头开始扫描执行,并周而复始地

重复进行。

2-8 什么是 PLC 的扫描周期?其扫描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完成什么任务?

答:整个程序扫描过程执行一遍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整个扫描工作过程包括

内部处理、通信服务、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五个阶段。

1)内部处理阶段:进行 PLC 自检,检查内部硬件是否正常,对监视定时器(WDT)复位

以及完成其它一些内部处理工作;

2)通信服务阶段:PLC 与其它智能装置实现通信,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

显示内容等;

3)输入采样阶段:PLC 以扫描工作方式按顺序对所有输入端的输入状态进行采样,并存入

输入映像寄存器中,此时输入映像寄存器被刷新;

4)程序执行阶段:PLC 对程序按顺序进行扫描执行,若程序用梯形图表示,则总是按先上

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执行;

5)输出刷新阶段:PLC 将输出映像寄存器中与输出有关的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器中,并通

过一定方式输出,驱动外部负载。

2-9 PLC 扫描过程中输入映像寄存器和元件映像寄存器各起什么作用?

答:PLC 扫描过程中,输入映像寄存器的作用是在输入采样阶段,存储所有输入端的输入

状态;元件映像寄存器则是在程序执行阶段存储 PLC 用户程序运算的结果,其内容会随程

序执行的过程而变化,在输出刷新阶段将与输出有关的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器中。

2-10 什么是 PLC 的输入/输出滞后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

施减少输入/输出滞后时间?

答:当 PLC 的输入端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到 PLC 输出端对该输入变化做出反应,需要一段时

间,这种现象称为 PLC 输入/输出响应滞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是由于 PLC 扫描工作

方式造成,更主要是 PLC 输入接口的滤波环节带来的输入延迟,以及输出接口中驱动部件

的动作时间带来的输出延迟,同时还与程序设计有关。为了减少输入/输出滞后时间,可以

采用定期采样、定期输出、快速响应模块、高速计数模块以及中断处理、智能I/O 接口等措

施。

2-11 PLC 是如何分类的?按结构形式不同,PLC 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PLC 产品种类繁多,对 PLC 的分类,通常根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功能的差异和 I/O

点数的多少等进行大致分类。

按结构形式不同,可将 PLC 分为整体式、模块式和叠装式。

1)整体式 PLC:将电源、CPU、I/O 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 具有结构紧凑、

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整体式 PLC 由不同 I/O 点数的基本单元(又称主机)和扩展单元

组成。基本单元内有 CPU、I/O 接口、与 I/O 扩展单元相连的扩展口,以及与编程器或 EPROM

写入器相连的接口等。扩展单元内只有 I/O 和电源等,没有 CPU。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

一般用扁平电缆连接。整体式 PLC 一般还可配备特殊功能单元,如模拟量单元、位置控制

单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扩展。小型 PLC 一般采用这种整体式结构。

2)模块式 PLC:将 PLC 各组成部分分别做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CPU 模块、I/O 模块、

电源模块(有的含在CPU 模块中)以及各种功能模块。模块式PLC 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种模

块组成。模块装在框架或基板的插座上。这种模块式 PLC 的特点是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

选配不同模块组成一个系统,而且装配方便,便于扩展和维修。大、中型 PLC 一般采用模

块式结构。

3)叠装式 PLC:还有一些 PLC 将整体式和模块式的特点结合起来。叠装式PLC 其 CPU、

电源、I/O 接口等也是各自独立的模块,但它们之间是靠电缆进行联接,并且各模块可以一

层层地叠装。这样,不但系统可以灵活配置,还可做得体积小巧。

2-12 PLC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PLC 具有高可靠性?

答:PLC 主要特点如下: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2)编程简单、使用方便;3)功能

完善、通用性强;4)设计安装简单、维护方便;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PLC 具有高可靠性,主要是它采用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

1)硬件方面:I/O 接口采用采用光电隔离,有效地抑制了外部干扰源的影响;对供电电源

及线路采用多种形式的滤波,从而消除或抑制了高频干扰;对 CPU 等重要部件采用良好的

导电、导磁材料进行屏蔽,以减少空间电磁干扰;对有些模块设置了联锁保护、自诊断电路

等。

2)软件方面:采用扫描工作方式,减少了外界的干扰;设有故障检测和自诊断程序,能对

系统硬件电路等故障实现检测和判断;当由干扰引起故障时,能立即将当前重要信息加以封

存,禁止任何不稳定的读写操作,一旦正常后,便可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继续原来的

工作。

2-13 PLC 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各指标的意义是什么?

答:PLC 主要性能指标有:

1)存储容量:用户程序存储器的容量。

2)I/O 点数:PLC 可以接受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总和。

3)扫描速度:PLC 执行用户程序的速度。

4)指令的功能与数量:编程指令的功能越强、数量越多,PLC 的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也越

强,用户编程也越简单方便,越容易完成复杂的控制任务。

5)内部元件的种类和数量:元件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表示PLC 的存储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

力越强。

6)特殊功能单元:特殊功能单元种类越多,功能越来越强,使得PLC 控制功能日益扩大。

7)可扩展能力:PLC 可扩展能力包括 I/O 点数的扩展、存储容量的扩展、联网功能的扩展、

各种功能模块的扩展等。

2-14 PLC 控制与电气控制比较,有何不同?

答:PLC 控制与电气控制比较,不同之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从控制方式上看,电气控制主要采用硬件接线方式,触点数量有限,控制系统灵活性和

可扩展性受到限制;而 PLC 控制主要采用软接线方式,其控制逻辑以程序的方式存放在存

储器中,系统功能可通过改变程序来实现,其“软继电器”的触点数量无限,PLC 系统的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好。

2)从工作方式上看,电气控制采用并行工作方式,而PLC 采用扫描(串行)工作方式。

3)从控制速度上看,电气控制工作频率低,触点还会出现抖动,而PLC 控制速度快,不会

出现触点抖动的问题。

4)从定时和计数控制上看,电气控制容易受环境影响,定时精度不高,而 PLC 控制精度高,

定时范围宽,修改方便,且不受环境影响。

5)从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上看,电气控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较差,而PLC 控制寿命长,可靠

性高,且具有自诊断功能,现场调试和维护方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