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有个人被誉为唯一可以与王羲之在行书楷书方面抗衡的,就是写出被誉为第二行书《祭侄稿》的颜真卿。颜真卿可以称得上字如其人,他的一生就是在用生命书写忠义二字,他这辈子和他的亲人们都在与叛军战斗,最后他自己也死在叛军刀锋之下,让我们回到安史之乱这个舞台看看他是怎么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忠诚的。
真的打不过
自开元年间唐朝就将已经破败的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唐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就变成了职业兵,在于外族战斗中战斗力暴涨为唐王朝开疆拓土,但是在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后这项制度的缺陷瞬间暴露出来了。
募兵制使得唐朝统治核心区的居民常年和平生活富足,但是没有经历过战斗的中原军民在安禄山叛军打击之下毫无反抗的能力,安禄山从范阳到洛阳这一路之上只接到降书没接到战书,安禄山大军的军事行动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不打并不意味着不想打,唐朝的地方官员们对于安禄山的反叛心怀不满但是摄于安禄山强大的军事力量只能采取隐忍的态度等待时机到来就会起兵反抗安禄山。
时机很快就到了,当安禄山到达洛阳称帝之后,安禄山的反叛大业就没办法前进一步了,唐朝的主力部队终于回援,双方在潼关形成了对峙局面,河北诸州县在听闻消息之后就纷纷整军备战准备在安禄山的后备插一刀。
其中首倡大义的便是颜真卿和他的兄弟颜杲卿,颜杲卿在常山郡扼守井径,是唐军由山西到河北的必经之路,颜真卿则镇守平原。两兄弟一南一北直接切断了叛军与大本营范阳的联系。但是这对战事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因为临时拼凑的义军守城之力都不足,更何况开疆拓土,颜杲卿的常山郡很快便被史思明的大军以极快的速度攻破,颜杲卿与颜家四十余口都被安禄山残忍*害了。
颜真卿的清河因为早做准备所以防守叛军不成问题可是防御是最糟糕的战争策略,力量薄弱的义军却只能选择这个策略为唐朝留下一支在敌人大后方存留着的希望的火种,很快事态就有了变化。
朔方军
郭子仪的朔方军在听闻颜真卿颜杲卿起义之后便派兵出击井径,虽然晚了一步,但是常山的军民心向朝廷,很快朔方军在常山站稳了脚跟,只有朔方军这样的唐朝正规军事力量才能制衡安禄山的叛军,此时的颜真卿与他的平原郡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现在他们可以不再只固守孤城了,现在他们可以出击给予安禄山后方以更大的打击了。
颜真卿作为文官并不懂得战斗,但因为他的忠义吸引了一批人才聚集到他的身边,四方的州县也以他为盟主。此时平原的西邻清河郡也派出了一位名叫李萼的年轻人前来向颜真卿请求支援。
李萼名不见经传,年纪轻轻但是他对当时大局却有着极高的认识程度,他认为颜真卿和他的平原郡虽然兵力比起叛军要薄弱但是在诸州县中却是最强的,他所在的清河是国家的仓库储备了大量军事物资,派兵支援清河可以利用清河物资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又听闻程千里领兵进攻清河西南的关隘却被敌人守险阻碍,应该派兵前去支援,清河平原的主力部队则南下沿黄河北岸险要渡口驻守,切断敌人北上的通路。他还估计官军驻守潼关大概二十余万,再加上义军十余万,只要坚守不出成一东一西的夹击之势,一个月内安禄山大军必然内讧。
受制于战争迷雾,李萼并不知道程千里没有出兵,出兵的则是郭子仪,出兵方向也是在平原清河北方的常山。但是对大局的整体判断却极其精准,连官军数量也说对了。而且当时的安禄山比他所判断的还要困窘,当时叛军部队分为了三个部分,一是在洛阳地区的安禄山主力部队,二是拼命打通范阳与洛阳交通线的史思明,三是范阳大本营的部分留守人员。三个部分,兵力越大却越危险,安禄山西有潼关和二十万官军,南有雎阳张巡的抵抗,东和北则是颜真卿所领导的义军,安禄山成了一只困兽,无处发泄自己的力量。史思明的机动力量要面对郭子仪十余万大军的围攻,灭亡指日可待。范阳最安全,但是安禄山反叛事业变得危险的消息一定也传到了这个叛军大本营,信心的瓦解最为致命,在时间发酵下有可能让这个叛军大本营改变立场。
事情的发展也如李萼所预料,史思明在与郭子仪战斗中多次落败,安禄山失去了与大本营范阳的联系,范阳守军也有人向颜真卿请降,安禄山在洛阳对着那些叫他造反的人发泄着自己的愤怒与恐惧,可是于事无补。洛阳周围的唐军就像一个绳索套在安禄山的脖颈之上一点又一点在安禄山的眼眸里越来越紧,他已经要喘不上气了,他已经看到了死神向他招手,无力与绝望贯穿他在洛阳的那些日子
事实上向他招手的不是死神而是唐玄宗,唐玄宗在自己牌最好的时机选择了弃牌。他命令大军出兵潼关,套在安禄山脖颈的绳索就这样被撤了下去,二十万大军一日之间损失殆尽,郭子仪不得不回援关中,范阳的投降也再无消息,颜真卿也无力依靠义军的力量对抗叛军他不得不逃回关中回到皇帝身边。
颜真卿的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在他今后的岁月里他用全部时光像他在平原一样贯彻自己的忠义,在他生命最后阶段他也同唐王朝的反叛力量做着对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用生命在贯彻这句话,字如其人我们总是在嘴边,但是又有多少人能配得上这句话呢,我想颜真卿配得上,他是真正的书法大家,不容人们忘记的颜真卿。
他的从兄颜杲卿更被称为史上第一硬汉,坚守常山不屈被俘,凌迟剐肉毫不畏惧,舌断喷血仍怒骂安禄山叛贼,最后惨遭碎尸。
一门忠义,名不虚传。
本文作者 :屯垦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