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让很多人惊愕,从2010年政府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制定补贴政策开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从当时的七千辆出头到2018年的125万辆只用了8年左右的时间,这其中有行业发展趋势的因素,但是同时也有国家政策倾斜式补贴带来的成果。
不过政府巨额的补贴之下不仅只是带来了新能源汽车一派繁荣的景象,在“热闹”背后其实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假象,比如现在算是公开秘密的新能源车企骗补,需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只停留在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骗补门事件中,实际上仍然还有新能源汽车厂商在铤而走险。
新能源可观补贴引来车企骗补 骗补手段不一而足
回顾下2016年财政部曝光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用虚标汽车产品参数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超过10亿元的事件来看,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就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标准和方法确实是不够完善的,而其二就是国家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确实非常的可观,五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竟然能获取10亿元的财政补贴,这也就难怪近年来的汽车厂商对生产新能源汽车趋之若鹜了。
实际上,除虚标产品参数套取财政补贴之外还有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方法。小编在网上了解到有人爆料某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了骗取补贴而将汽车在两地往返运输,通过更改车架号和换装电机,以此来使一辆车瞬间变成两辆车,并且拿两辆车的补贴。
此外,据说还有某些新能源厂商先将车辆以新能源车型出售,待到车主上牌后又向车主回收车辆,然后将电池拆掉改换成燃油车,不得不说如果真有这样的操作,前后的工程也需要花不少钱吧!
当然这些消息并非官方公布的消息,不过根据曝光的操作流程来看,前者的方法只要做的够谨慎和严密确实可以操作,如此多新能源造车车企,或许有厂家有过这样的操作我们也不得而知,而后者如果真有这么做的,那么确实需要佩服他们勇气,因为这样做的成本也不低,这侧面说明就当下来看,套取新能源补贴的方法确实也非常的多。
消费者买新车却是已上户车辆 厂商为套取新能源补贴给大量未售新车上户
在被曝光的套取新能源政策补贴的案例中,2016年的可以称之为“代表”,引起了社会范围内的重视,而其实还有很多实际存在,也被曝光过只是反响并不是很大的“骗补”事件,此次要谈的骗补事件更是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陕西延安有位何先生与朋友2018年6月份在一家新能源车销售公司分别订购了一款江铃牌纯电动轿车,买车在很多人看来是大事,因此买车自然也是件高兴之事,但是何先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当7月份他交完车辆所有款项,拿着所有材料去车管所上户时,车管所工作人员告知他,他与朋友的车辆登记证书不是他的,车辆已经不是一手车,已经上过户,所以他只能过户!
在何先生仔细看过手中的材料后发现,其中有几张发票显示他与朋友确实都不是车辆的第一所有人,根据发票内容显示,在6月6日时,车架号尾号为53的车辆是以一位陈姓男子的名义开的,而另一辆车架号尾号为55的车辆是以一位江西张姓男子的名义开的,保险和购置税的完税证明也都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