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令本身的规范:
①指令要明确,例如:
x:放那儿
✓:放桌子上
小朋友清楚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做,那他们忽略指令的行为就会相对减少。
②指令要简洁,例如:
x:做到桌子旁的小椅子上去
✓:坐椅子
我们的小朋友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有限,指令太长,他们可能没法专注关键字或注意力可能不能维持足够时间听完整个句子,所以指令要简单。
③指令要正向,例如:
x:小手不要乱动
✓:小手放好
我们的指令是要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
如果小朋友理解否定词的能力有限,我们告诉他小手不要乱动,他可能就会理解为“手动”,无法准确把握指令内容;
频繁地发出禁止指令也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心理,导致逃避行为的出现;
另外正向指令对小朋友来说是一种输入性语言,把行为和对应语言表述关联起来,形成关联记忆。
2. 发出指令的方式也要规范
发出指令时,我们要注意4个方面的影响:
① 注意音量;语气;语速;距离的影响。
我们要保证在小朋友能够听到的距离内,用合适的语气发出指令。
有些爸爸妈妈着急带小朋友出门,喊小朋友穿鞋时,难免语气焦躁,发指令时最好避免带上情绪。
② 确保获取孩子的注意后再发出指令。
如果我们发指令前,没有获取小朋友的注意力,那我们的指令就是无效的。
所以我们需要提前清除可能会导致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的干扰物,减少环境噪音,例如,将小朋友喜欢的声光电玩具音量调小;中午吃饭时间,先关掉家里的摇滚音乐,再对小朋友说,“来吃饭”确保他听到了指令,观察他的理解和执行结果。
③发出指令时,要避免用问句,如:
x:我们吃饭好不好?
✓:吃饭啦
如果妈妈经常用疑问句“我们吃饭好不好?”来表达“我们去吃饭吧”的指令,可能会引起小朋友对疑问句的理解混乱,我们要尽量避免。
④ 不要频繁连续给予太多指令。
2
我们应该教小朋友听哪些指令?
对于幼龄小朋友,指令教学得当,可以涉及多方面成长:
① 可以促进其沟通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打开”,“关门”等指令对小朋友来是一种输入性语言;
② 可以锻炼小朋友的游戏互动行为,如“1 2 3 推”、“抱抱 ”、以及轮流相关指令等等。
③ 我们通过指令教学促进小朋友认知发展 ,例如“找一找汽车”、“动物放一起”等;
④ 指令教学还可以提升小朋友对生活常规的配合度,例如妈妈说,“睡觉”。
教孩子听从指令不等于要孩子全权配合,日常教学中如果小朋友拒绝配合家长的指令,例如,午饭时间,我们告诉一个4岁并且平时能够稳定执行指令的男孩关上电视,他却毫无反应,那他很可能并非听不懂指令或不知如何去做,只是不愿去做。
当教小朋友听指令进展不顺利时,家长可以反思下,孩子是没有执行指令的能力,还是有执行指令的能力,但不愿去做,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
如何教小朋友听话?
家长在教小朋友执行指令时,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到什么指令教什么,我们需要根据小朋友能力水平,从易到难逐渐深入。
指令教学第一步:
列出指令教学清单,构思教学活动
我们可以先用简洁的语言列出指令清单,这方便我们将指令从易到难做一个分类,构思合适的教学活动。
生活常见指令分为一步指令与多步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