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于显示器挂灯放置的位置偏左且不足以提供整张桌子的照明,我在右侧放置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台灯,在平时不用时也可以折叠起来提供背景光。这样在晚上关闭墙灯的环境下,可以照亮整个桌面,这对于我有时候要在纸上写写画画或者看实体书十分有帮助。
杂物桌面杂物桌面上最大的设备就是家里的一台上古打印机,为全家人提供一些应急的打印服务,所幸它支持 Apple 的 AirPrint,所以我用一根网线将其连接至上方的路由器以确保更加稳定的连接。
说起路由器,我这次回家也将家里的网络环境进行了升级,除了更新了早就流行已久的 Wi-Fi 6 路由器,我也在杂物桌上放置了一个路由器,将部分需要稳定网络连接或是强制需要网线连接的设备接上,以减小哪天突然「罢工」的概率。但是这台路由器是作为副路由器与另一台遥远的主路由器无线组网,所以网速实际使用只可以最高跑到 10MB/s,在日常观看 4K 在线视频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下载大文件来说还是有些紧张,于是我还在墙里面(感觉有点奇怪,但确实是这个意思)放置了另一台直接连接外部网线的路由器,在晚上利用设备空闲时间下载的时候我就会连接到它,实际使用速度最高可至 30MB/s。
其他就没有什么了,装着日常文具的 incase 收纳包(这个包本来是设计来装 GoPro 的),两本凯撒的 A4 拍纸本(横线和网格)和神奇的抛光布。
主桌面Mac 是整个桌面功能的核心,我几乎一整天都在用他学习、工作、娱乐。我的 Mac 可以说是 49 年入国军了,发热掉电一条龙全给我安排上了,好在我平时都是连接显示器反向供电使用,并且通过 iStat Menus 设置了风扇始终保持 20% 转速以预防突然性的发热,所以也就不再纠结 Mac 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
因为平时都是连接显示器使用,所以我选择了合盖并且把他立起来。虽说合盖使用会一定程度影响 Mac 通过键盘散热,但是少支撑一个内建的显示器也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一番纠结之后我还是放弃了开盖连接显示器的使用方案。立式支架选择了 Twelve South 的 BookArc 深空灰,藏在显示器的后面可以有效的节省下空间,并且把最好看的 A 面展现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