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炮兵阵地
从火力上讲,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东野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编制体系,每个班都有轻机枪,连排有掷弹筒或60迫击炮,营有重机枪迫击炮,团一级有92步兵炮连和82迫击炮连,师有炮兵营,纵队有炮兵团。像4纵这样的主力纵队,火力强度已不亚于蒋军主力。
具体来看炮兵。辽沈战役中,东野炮兵不仅在锦州攻坚战中全方位压制了蒋军,在塔山阻击战中同样占据优势。东野在塔山方向共有火炮119门,包括92步兵炮和82迫击炮56门,75山炮28门,105毫米加农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4门,75毫米野炮11门。蒋军炮兵主要是62军山炮营,54军的一个105炮营和两个75山炮营,以及暂62师从54军废旧仓库里淘来的4门120重迫击炮,总共100门左右。
东*士在战斗中
虽然双方大口径炮兵数量差不多,但我军炮兵技战术水平更高。4纵将炮兵编为三个梯队,团一级指挥迫击炮和步兵炮,师指挥山炮,重炮由纵队指挥。其中重炮群又分为东西两炮群,专门负责压制蒋军炮兵。4纵司令员吴克华回忆,蒋军一个山炮营转移到高家滩阵地前架设,立即遭到4纵野炮营火力覆盖,十几分钟即被彻底消灭。蒋军62军军长同时林伟俦回忆,蒋军进攻时只用炮兵轰击30分钟就开始进攻,部队冲到前沿发现各种堡垒铁丝网均未被炮火破坏,结果相距仅几十米就是冲上不去,步兵为此大骂炮兵无能。
表现塔山阻击战的油画作品
在影视剧中,为突出战争场面的壮观,对蒋军海空军的威力做了过分的夸张。实际上,当时蒋军在东北已没有前线机场,空军只能每天从北平南苑机场起飞几架“野马”战斗机前来助战。如此长的飞行距离,使得这些飞机没有多少滞空时间,只能扔几颗炸弹、扫一通机枪就要返回,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看似威猛的重庆号巡洋舰,号称其主炮的6英寸炮弹一炮能干掉半个连,但在实战当中受制于射击距离和观测角度,命中率极低。那些6英寸炮弹全靠进口,价格昂贵,打一发便少一发,再加上兵无斗志,最终打了20发也就找借口撤了。
重庆号巡洋舰
蒋军在兵力火力两方面均无优势,而我军在防御中的纵深厚度是足够的,这样的阵地,蒋军是无法突破的。
4纵在防御部署中采取了两线配置,在第一天的防御中压在一线的主要是12师34、35、36团和守卫白台山侧翼的11师32团,另外在高桥还有总预备队1纵的两个师。按照这一部署,4纵9个步兵团中只有4个在一线,而在团、师、纵队手里都掌握1/3—2/3的预备队,实际与蒋军接触的仅5个营。由于塔山正面和纵深都狭小,蒋军每次进攻最多投入5个师,而每个师每次只能把团级兵力分批投入,我军每块核心阵地面对的也就是蒋军营级冲锋,只要有预备队在手,即便蒋军攻破一线,也能将其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