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直是命运多舛,在明清时期,国力的衰败导致台湾几度被他国势力占据。
不过大多数时间,敌对势力对台湾的控制主要是其本岛,涉及到金门岛的纷争,则是从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的过程中说起。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残余势力在解放军的势如破竹下,分江而治的幻想破灭。其见无力回天,就早早做好撤离的准备。长江天险没能阻止解放军的雷霆之势,国民党残余势力只能不断往南撤离,将目光投向了海峡对岸的台湾岛。
凭借着装备上的优势,以及外部势力的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试图在四面环海的台湾岛上负隅顽抗。
当时中国解放军所向披靡,连战连捷,打得国民党反动派丢盔卸甲。但无奈于海军装备的不足,被狭长的台湾海峡阻挡住了解放全国的步伐。
台湾海峡
大海的阻隔让解放军望洋兴叹,也给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喘息之机。
依旧对大陆抱有幻想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不愿就此孤立大海之上,于是撤退陆上,具有极高战略意义的金门岛,成为了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大陆之间保持着联系的重要前哨站。
为此,金门岛成为了台湾岛上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所占据。作为两岸之间的重要节点,将两岸的政治连接了起来。
金门岛
万炮齐轰金门岛是否是因为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占据,导致了金门岛延续至今的行政归属呢?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海南岛便被解放军收复了。同样是隔海相望,海南岛并没有阻挡解放军的攻势。
台湾岛的攻克或许有较大难度,那小小的金门岛,会比海南岛更难收复么?
依照当时解放军的实力,虽然金门岛被国民党残余势力所占据,实际上收回来也并非什么难事。
在1958年,发生了著名的万炮齐轰金门岛“金门炮战”。当年国民党军队在金门岛上经常对我军进行*扰,炮击我方驻地。
不仅对前线部队造成了打击,还让沿海村民、渔民出现了不少死伤。为了打压敌人的嚣张气焰,中央决定对金门岛上的敌人还以大规模炮击。
福建沿海进入战备状态,距离仅有数公里之遥的金门岛进入了我军大炮的射程范围内。
1958年金门
1958年8月23日,随着指令的下达,金门岛上炮火连天,如骤雨倾盆。无数炮弹从我方驻地发出,射向数公里外的大小金门岛及周边敌占岛屿。
炮火的完全覆盖让金门岛上没有幸免之地,敌军只能依靠防御工事,艰难抵御我军的炮火攻击。
在炮击的同时,我军对所属海域进行封锁。依靠炮击火力压制,使得从台湾开出来的舰船均无法靠近,断了敌军的海上增援跟补给。同时我国空军在所属海域的制空权争夺上,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金门炮战对金门岛上的敌军造成极大的打击,首日便打死了两名敌军中将和一名少将。
在海域的封锁上,让台湾舰船无法登陆金门岛,还将企图介入的美国军舰吓跑。对敌人成功的打压,证明了我军有着随时收复金门岛的能力。
这样的事实证明了,金门岛归属于台湾管辖,并非因为敌人对金门岛的占据。
通过“金门炮战”的历史事实,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在我国的军事实力面前,金门岛并不是龙潭虎穴,或者敏感区域。
而金门岛划归台湾省管辖,显然透着另外一层的意义,这也是金门岛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