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游本昌出演《一仆二主》,获得了文化部授予的表演一等奖。
多年的话剧演出,使他的演技磨练的炉火纯青,而后出演了电视剧《孔乙己》,就此他的事业从小舞台渐渐走向了大荧幕。
游本昌从小受卓别林的哑剧影响,除了演戏,还钻研哑剧艺术,没人教,就自己看录像琢磨。
那时候西方的哑剧在中国没掀起什么波澜,游本昌想着有一天能把哑剧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
终于,游本昌的一次演出,被春晚导演看到了,他的表演让导演很是惊喜,当场邀请他上春晚表演。
能上春晚舞台意味着什么,他的表演要被全国观众所看到,可能通过这一次机会就变成名人。
1984年游本昌登上春晚的舞台,表演了哑剧《淋浴》。
短短四分钟的无实物表演,满满的细节,肢体语言情绪表达十分深入人心,收获了台下观众热情的掌声和欢笑声,当了十多年龙套的小演员终于迎来了演艺生涯的曙光。
1985年,导演张戈偶然间看到游本昌的哑剧,觉得他十分贴合济公这个角色,于是邀请他出演。
52岁这一年,游本昌出演《济公》。
这是游本昌演艺生涯第80个角色,也是第一次担任主演。
他默默无闻演了几十年戏,深知这个角色来之不易,终于被大导演看到了,更是珍惜这次机会。
可他也十分担心“这么重要的角色我能演好吗?”
事实证明,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几年的龙套生涯,再加上对卓别林喜剧独特的见解,游本昌真的把济公演活了。
这部电视剧拍了整整8个月,游本昌吃了不少苦头。
在拍摄期间,游本昌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研究剧本,细致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有编排好,一心要把济公演活。
《济公》中有很多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一段就是济公吃肉。
戏里的游本昌大口大口的吃肉,让人看了都不禁咽口水,可谁知那是一块臭肉。
因为天气太热,肉没有好好保存而变质,可拍摄过程中游本昌依旧敬业的大快朵颐,直到拍摄完毕,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臭肉。
这段拍摄过程还被编入北京电影学院教材,目的就是让现在的孩子们学习老一辈演员的敬业精神。
同样是下午的还有另外一场戏,不过这次就不是吃肘子了,而是吃板子。
这场戏的主要拍摄内容是济公在衙门接受刑罚,我们以为剧中的活佛“仙气护体”已经睡着了,可实际上由于剧组里面出演衙役的临时演员在打游本昌时心疼他,不敢用力,而导演又要求真实,最终一共打了十二遍。虽然垫有护具,但这场戏拍完了之后,游本昌站都站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