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拍好那个“灌不满的葫芦”的镜头,剧组换了好几个葫芦,足足拍了31次才完成。很多观众当时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奇妙,但其实这个灌不满的葫芦拍摄的时候也就是从下面弄了个管,一边灌水一边往外流。
这段拍摄的辛苦经历被游本昌描述成“已经过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因为一会儿破了,一会儿穿帮了,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儿,整整拍摄了31次才算过关。
4.是福也是“祸”
《济公》这部戏让游本昌“大器晚成”,52岁(播出时年龄)才走上了事业的巅峰,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但也是这部剧让一直本本分分的游本昌陷入了大众集体声讨的争议。
拍完前几集之后,导演那边有其他的事情就先去忙别的了,《济公》就被搁置了下来。不过后面的剧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拍。
等导演回来了,刚准备要去上海拍的时候,正好上海那边爆发了传染病,游本昌的单位是肯定不能放人了。
剧组不愿意造成延期的局面,就跑到北京去谈,但没谈拢。
后来游本昌表示如果不能等的话可以换演员,但以后双方都不要发表不利于对方的言论。
而此前,因为《济公》的主题曲被音像出版公司制作成录音带然后大卖,这事在游本昌和导演看来很有搞头,便在一次聚餐时,谈及如何签订立体合同,把剧照、主题曲啥的都放进去。
不过,吃完饭此事也就搁浅了。
这两件事搁在一起,游本昌在给剧组通电话时,心里察觉到有些怪异,那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有预感似的下意识地把这段电话给录音了。
后来他们就换了演员拍了,拍摄完即将播出的时候,报纸上突然出现了一则关于游本昌的文章,有记者批判他是“孔方兄”,只认钱钻钱眼里了,因为开高价没被满足,所以才没有演出《济公》。
而且还联合三十几家省内外的广播电视报转载,并把它评为了新闻一等奖……
半辈子走过来的游本昌,实在受不了被人指着鼻子骂就起诉了,还将录音放了出来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最终以记者道歉、赔偿2000元了事。
这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济公官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