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路易·艾黎
- 翻译: 陈琴
1953年,在培黎学校搬至兰州之前不久,我离开了山丹。1973年的一个下午,我又从张掖(甘州)出发,向东再到山丹。在来访之初,我已提前挑选了一些重要的地方,我对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兴趣,因为在那里我们度过了很长时间并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让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汽车在新建的公路上开得太快了,过往的美景让我应接不暇。
来到山丹城东门(现在只是一个名字,因为大门已经没了)之前,我们注意到东门新建起了一条新的工业线。随后我们进入山丹城,城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树被砍倒,一排排新树重新栽种,过去有清朝封号的大门楼内的旧房屋,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排排商铺。据说,印度阿索卡国王的宝塔陈家楼是五代的古房子,里面藏有他的头发。我曾经住过的擂台,有许多老人还在那里,当我走出招待所时,几个人走上前来握手,其中一个是优秀学生王延义的父亲,这个学生我记得很清楚。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艾老”,我好似一位他们久未谋面的老朋友。
当我第一次来到山丹的时候,我觉得它是我在中国见过的最贫穷的县城。1943年,我们在那里建立学校时,那里的人口总数约为3万人。发展到现在约有15万人,其中11万4千人在农村公社。现在有了粮食补贴,平均每人每年440斤,这在过去是连做梦也想不到的。1972年,除了国家重点关注的煤矿、钢铁、水泥等行业外,全县自有工厂的产值达564万元。我们经过四坝,这里曾经是半荒芜的草原,有几只羚羊经常在附近游荡,也有狼群在周围潜伏着。但如今这里已被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公社代替了。在大马营附近的一个大坝上,是一个国有大农场。我们到的时候,三个公社的成员正在修建一座1300多米长的大坝。整个工程自1970年开始,计划于1974年完成。大坝其实并不是很大,底部宽120米,高26米,但它将为迄今尚未使用的大片旱地提供灌溉水源。
随后我们去了双桥公社,那里曾是我们学校的菜园。那里新挖并铺设了9条水渠,水渠总长约4.2公里。凿井工作始于1970年,至今已耗时5000多天。大队学校的孩子们为我们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尽管当时表演只能在教室里进行。
山丹陶瓷现在整合成了一个大企业,其主要业务是为钢铁工厂制造耐火材料。这些陶器虽然造型美观,但仍以本地土陶为主。根据需要,耐火材料由铁路运往兰州。厂里的工人大多数是年轻人,充满活力,优秀的工厂管理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继续前行,在离山丹100公里处,是永昌县。这个县城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以前。
解放时,这里几乎和山丹一样穷,但人口比山丹多,接近13万人,粮食平均亩产100斤。现在该县有27万人。这里的平均海拔为2000米,和山丹一样,这里有一个正在崛起的工业区,位于河西堡的铁路沿线,距离老城区只有几公里。
今天永昌的耕地面积已达42万亩,随着灌溉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所有平坦的土地都可能发展为耕地。但目前,仍然只有一小部分土地可供使用,所以当地人民新修水库,修渠筑堤,发展水利。在计划生育方面,1972年当地出生率已降至2.8%,预计在1973年和1974年将分别降至2.5%和2.2%。值得一提的是,旧社会下的甘肃西部地区,虽然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但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永昌,我们被告知,超过5300名妇女在生完孩子后,自愿绝育。
甘肃西部的城市通常有一个鼓楼。酒泉、张掖等地的鼓楼破坏后又已修复,但永昌的鼓楼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民勤县位于武威,距离武威市90公里。在五十年代,这是一个以贫穷而闻名的地方,周围的沙漠逐年推进。然而,今天的民勤呈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因为现在人们在沙漠中战斗,夺回被风沙侵蚀的土地。如今的民勤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9个公社,22万人口,90万亩土地的县城。该县三面都是沙漠,还有大量的碱性沼泽地。解放前,沙漠每年都在不断地迫使村庄和土地迁移。
1949-1952年,民勤县接近一半的土地被沙漠侵蚀,当地人民为阻止沙漠化进程,从1952年开始植树造林。人们成功种植耐旱的沙漠树种“沙枣”13000亩。全国人民纷纷效仿,先后植树造林56万亩。公路、水渠旁新增造林1200万棵。据估计,现在已经种植了超过2.3亿棵树,而且树木长势良好。此后每年约4万亩沙地种植沙枣树,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然而,民勤取得的最主要的胜利并非植树而是挖井。在那样的沙漠地区,没有灌溉是不可能的。之前有关专家已经论证过当地有充足的地下水。在过去的12年里,共开挖深井2650口,其中2230口实现机械化。这些大而宽的井口向下挖了大约30米,通过直径约1米的钢筋混凝土管道下沉到水位。
民勤还有一台育苗的机器,最早用来在甘肃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植树育苗,此后进一步完善。用这台机器育苗,成功率达80%。民勤县广泛种植瓜果,并用于出口贸易。关于民勤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我们必须为曾经最贫穷的四个县中的最后一个留出一些空间——位于乌鞘岭关隘高地的藏族自治县天祝。这是解放后新建的一个县,以前大部分属于古浪。
天祝县大部分海拔3000多米,靠近祁连山脉夏季雪线。之前我到山丹去的时候,曾多次路过那里。当时那里的人普遍都很贫困。
如今的天祝县有24000户人家,总人口15.18万人。分为10个公社,还有10个国有农场。该地区虽然以藏族为主要族群,但也有来自青海的回族和汉族、蒙古族、土族等其它民族。这是一片高原,但黑土资源丰富。夏天有很多牧场,但漫长的冬季需要储存大量的饲料,如干草、燕麦、豌豆等。
当地人非常热情友好,用酥油茶款待我们。那的确是很美味的酥油茶。牦牛聚集在乌鞘岭对面3400米高的宽阔山头上,高山、牲畜,骑手,好一幅壮丽的甘肃西部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