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布机的使用步骤图解,验布机操作规程中文最新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0:18:34

四分制作为面料验货的主要评分法,是纺织行业QC必备的知识技能。

本文关键词:面料验货 四分制

01四分制是什么?

四分制评分可用于梭织针织面料,根据疵点的大小和严重性扣 1-4分

验布机的使用步骤图解,验布机操作规程中文最新版(1)

·计算方法:单卷评分数=扣分数/码长*100

平均评分法=总扣分数/总码长*100

接受范围:每一百直线码50分以下为A等,50分以上为B等

计算方法:每卷布验好后,可将所得的分数加起来,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出每卷布在每100平方码的分数

单卷面料每100平方码的评分数=扣分数*3600/(受检码数*有效门幅英寸)

平均100平方码的评分数=(总扣分数*3600)/(总受检码数*平均有效门幅英寸)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接受范围:单卷每100平方码40分以下为A等,40分以上为B等,所有检验布匹的平均分低于每100平方码28分,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即使单卷低于每100平方码40分,但所有检验布匹仍大于每100平方码28分的话,结论亦判定为不合格。不同的面料可以有不同的合格分数要求,合格的分数也可以由采购商和供应商协定后指定。

02

四分制使用原则

· 所有经纬向疵点的扣分不超过4分;

· 连续/循环疵点(>9inches)每码扣4分;

· 破洞、窄幅拼匹、缝头及其他全幅性疵点扣4分;

· 对于严重的疵点,每码疵点将被评为4分,如无论直径大小,所有的洞眼都将被评为4分,任何大于针孔的洞均扣4分;

· 对于连续出现的疵点,如:横档、边至边色差、窄幅或不规则布宽、折痕、染色不均匀的布匹每码疵点应扣4分;

· 对于幅宽大于64-66英寸的织物,其直线码评分中每码扣分可以按照比例增加大于4分;

· 除破损外,两边布边一英寸范围内疵点不计分;

· 疵点长度按经或纬最大方向量算,两种或以上疵点混合在一起时,以最大的疵点单位计算;

· 除非特殊规定,通常只需检验布的正面,平纹织物以交班印一面为正面,斜纹织物中纱织物以左斜为正,线织物以右卸为正,缎纹织物以缎面为正,复合织物要事先与客人确认。勿混淆正反面。如织物反面有疵点影响到正面效果的视影响程度评分;

· 断续或分散间距较小的疵点,如果分别计量评分大于全部计量评分的,按全部计量分算;

· 条的计算方法:一个或机关纬(经)向疵点,宽度在去公分以内的按一条评分,超过1公分的每一公分为一条,不足的按一公分算。

03

抽样

抽样检验,必须100%的货物已经完成,80%已包装,从工厂或供应商处的实际装箱单或码单中抽取。

抽样数:

· 走货数量的 10%, 20%;

· 或走货数量开平方根再乘以10;

· 当走货数量小于1000码时,全验。

04

检验方法

· 检验距离大约1码,光源要求:表面照度至少1075勒克斯,平行于布面安装。

· 建议:浅色或薄布,检验前,在布与验布斜板间加垫一块布。

验布机的使用步骤图解,验布机操作规程中文最新版(2)

· 视觉检查检验范围:织造染色以及印花等布面疵点、普通外观结构和材料等、颜色、幅宽、卷长、纬弓和纬斜、包装和标识。

· 外观可依据客人的参考样,主要检查款式、花型和效果核对印花提花花型至少一个循环。

· 结构:如客人需要可以抽样去测试纤维成分纱线类型纱支数。

· 材料手感:通过对比检验布匹的手感是硬是软,是厚是薄,如果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需在报告上注明并且在材料一栏上记为不符,并抽取不同手感样品,如果可以样品则可比较同批次不同卷布匹的手感。

05

检查点

· 卷长与幅宽

单卷实际长度与标签长度之间的差异大于2%,单卷降为二等品;

所有检查的布卷的总长度之和如果小于标称总长度的1%,应该报告出来,整批货可能被降等;

头中尾分别测量有效门幅3次,一般客人不接受窄幅,纬弹面料幅宽超宽<2%。

· 纬斜与弓纬

沿纬向将布剪开,尽量贴着纬纱弯斜的方向;

将纬纱一根一根的拆出;

直到抽出一根完整的纬纱;

验布机的使用步骤图解,验布机操作规程中文最新版(3)

沿经向对折,布边平齐,测量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验布机的使用步骤图解,验布机操作规程中文最新版(4)

面料重量

每次验货至少从不同卷取两块样品进行称重:

· <10OZ/SQ.YD: /-5%;

· >10OZ/SQ.YD: /-3%。

面料包装注意点

· 纸筒适当厚度及强度;

· 纸桶内径 ;

· 纸桶长度;

· 避免过松过紧

验布机的使用步骤图解,验布机操作规程中文最新版(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