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弓弩之干是由普通干(或竹、木料所制)、牛角 片和牛筋三部分组成的复合材料。引文前一 一句, 说出材料 强度随加固材料的增多或增厚而增强。后一句, 说出弹性 材料的外力与其本身变形成正比,并且严格定义该材料的 强度极限“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后一句,正是后来 人们所说的弹性定律的表述式。
唐代贾公彦在《周礼。 考工记》注疏中以另一种说法 表述弹性定律。他说:
谓(弓)不张之,别以一条绳系两箫。 乃加物一石张尺,二石张二尺,三石张三尺。
迄宋代,大将杨承信 (921-964)与弓箭制作使魏丕 曾以弹性定律改造弓弩。宋代江少虞辑 《事实类苑》卷十 四,《宋书,魏丕传》对此都有文字记载。
中国具有木构建筑的传统。选择一根好的横梁木,是建造新屋的大事。如何选取抗弯曲、抗断裂的木材作为横梁,又是材料力学的内容之一。
在早期人类建房中,必定有人认为以一根整圆木作梁 是坚固耐用的。大概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摸索,才发现 矩形木材比圆木更结实。又过了许多年月,才知道矩形木 的高宽比例要适当,才能作为梁木使用,又不致浪费材料。
《国语·周语》中,有“不厚其栋,不能任重”一语。 “栋” 即梁木, “厚”指其高度。梁木的 “厚”要比其宽 大,才能承载巨大负荷。 《易经·大过》这一卦的卦词以 “栋桡”(向下桡) 或“栋隆”(向上桡)比喻该卦是凶还是吉。它解释说:“栋桡,本末弱也” “栋桡,凶。象日,
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栋隆,吉。有它吝。象曰 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这正是基础材料力学知识在《易 经》占卜中的运用。
《九章算术·句股》第4问,是一道从圆木截出矩形木 的算题。它得出矩形木的高宽比为:高:宽=3.43:1。这 种梁木显得高瘦,抗弯有余,材料浪费太多。这大概是汉 唐间木工的保守经验的总结。
北朱,将作监李诫主持京城和皇宫建筑。 为节约材料和统一管理,他规定了房屋各种构件的大小尺寸或比例,编修建筑名著《营造法式》一书。在该书中, 他确定梁木大小为:凡梁之大小,各随其广分为三分,以二分为其厚。
这里的“广” 与 “厚”是对梁木稳定置于地面上(即平放)而言。若将其架在屋架上(即竖放)作架,其“广’ 就是本书所言的“高”,“厚”是本书所言的“宽”。因此,这种梁木的高(a)宽(b) 比为:a:b=3:2
这里一个非常科学的比例数字。
西方是砖石结构的建筑传统。因此,直到达芬奇(L. Da Vinci, 1452-1519)时,才进行初步的梁木承重实验。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对话》中作了矩形木平放与 竖放的承重实验,得到竖放时材料强度大的结论。但他未 进一步取得一个合理的比数。
1702年,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帕朗特(A.Parent 1666一1716)讨论了从圆木中截取最大强度矩形梁的方法。
结论是,梁断而高宽比应为v2:1。这个比数相当于 2.8:1。又一个多世纪后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在1807年证实,刚 性最大的梁,其高宽比为v3:1。这个比数相当于强度矩形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