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是哪一年出品的,蜗居首次播放是哪一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4:35:17

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只能实现精神小资。/《蜗居》

蜗居是哪一年出品的,蜗居首次播放是哪一年(5)

刺向现实的一根刺

2009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剧的大年,《我的团长我的团》《人间正道是沧桑》《大秦帝国》都是现在还会被剧迷们反复回味的经典。

但其中最火的两部,还得是《潜伏》和《蜗居》。也许是巧合,这两部作品中最为人们印象深刻的都是其中的爱情线。

如果说余则成和王翠平的爱情是革命年代的亮色和温暖,那《蜗居》里宋思明和海藻的爱情则是当下现实里一道语义暧昧而残酷的寒光。

上半年观众们还在为高扬的信仰感动,一晃神的功夫,海萍和苏淳的问题又成了全国人民的问题。借用《潜伏》里的台词来说,现实只允许我们浪漫半年。

蜗居是哪一年出品的,蜗居首次播放是哪一年(6)

在动荡的年代里,能在一起就是莫大的幸福。/《潜伏》

虽然《蜗居》因为官场、小三等元素受到了一些批评,但将《蜗居》的走红归因于这些荤腥的边角余料显然失之偏颇。宋思明和海藻都不是这部剧的主角,甚至海萍也不是。

当电视剧的第一个镜头首先缓缓扫过1998年江州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海萍和苏淳站在老旧的弄堂里说出第一句台词“这就是我们的家了,我们的新家”的时候,故事的主角已经不言而喻。

大都市和房子始终牵动着剧情的走向,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只是为它平添几条生动的注脚。

作家肖复兴在评价《蜗居》时说它不是一个可以把所有问题往里装的筐,但确是指向现实的一根刺。《蜗居》是社会阵痛的镜像,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三代共居一室还要被拆迁的李家老小,名校毕业、勒紧裤腰带想买上房子的海藻、苏淳,手握多套别墅的宋思明,房子作为一个符号隐喻,清晰地标定了每个角色的社会位置。原本并不可能存在太多交集的三个阶层却因为房子纠缠在一起。

蜗居是哪一年出品的,蜗居首次播放是哪一年(7)

房子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蜗居》

正如哲学家列斐伏尔所言,“空间里弥散着各种社会关系,它不仅被各种社会关系所支持,同时也生产着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生产”。道德、亲情、爱情都在房地产浪潮前节节败退。

当苏淳说从父母那里要到了六万块钱买房钱的时候,海萍在局促的房间开心地旋转跳跃,旁白却冷冷地冒出来“四万块钱是*,六万块钱就成了咱妈,要是一分钱没有,估计就成了他妈的了”。

房子俨然成为新神,每个人似乎都只能在它的指引下勉力求成而无法独善其身。

《蜗居》的结尾,海萍带着刚出院的精神恍惚的海藻散步时有这么一段话——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蜗居》的成功在于它忠实地反映和分享着一种广泛的不安与惶惑,当生活变成了一串又一串飞快跳动的数字,普通老百姓被甩在后面,唯有叹息口袋里的钱等于杯水车薪。

蜗居是哪一年出品的,蜗居首次播放是哪一年(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