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师都有谁,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制作人员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8:40:22

2019年暑期,一部动漫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登上各大院线,成为首部票房破20亿的国产动漫电影,开创国漫新辉煌,点燃整个暑期档。而缔造这个影史票房双传奇的灵魂人物,则是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杨宇。

杨宇,并非科班出身,医科大学毕业,却凭着对动漫的一腔热爱,辞职在家,闭门钻研,呕心沥血3年零8个月推出首部个人动漫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并震惊动漫界,先后在国内外影展获得30多个奖项。暌违10年后,他再次一鸣惊人,制作出动漫大片《哪吒》,也迎来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师都有谁,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制作人员(1)

哪吒之魔童降世

至暗时刻,弃医从漫当导演

杨宇是个典型的80后,四川泸州人,从小喜欢画画,梦想成为漫画家,大学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学的是药剂师专业,却鬼使神差当起动漫导演,取个艺名叫饺子,又名饺克力。

2002年上半年的一天,杨宇正读大三,一个喜欢软件开发的同学告诉他,有一款三维动漫软件功能强大,做出来效果很不错,杨宇觉得新奇,就去买资料,开始自学动漫制作,从此着魔沉迷,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能靠爱好赚钱养活自己,定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杨宇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药剂师这个铁饭碗,决心成为一个动漫人。然而非科班出身,名不见经传,没有行业资源和人脉关系,杨宇刚入行不久,便四处碰壁。好在他非常执着,最后在一家三维动漫广告公司找到工作。

为证明自己,杨宇一心想要制作出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但在广告公司工作,受客户要求、项目时间、人力成本等条件限制,对自我提升并不大。一年后,杨宇狠下心辞职,在家过起“啃老”的日子,闭门修炼,制作动漫。

后来父亲去世,杨宇跟母亲住在一起,靠母亲每月1000多元钱的退休金生活。母子二人在生活中省吃俭用,吃的是超市特价菜,基本不买新衣服,离开家也不超过40公里。那时,杨宇大部分时间窝居在家,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过得跟空间站似的,日复一日自律到变态。杨宇深情地回忆说:“想想那段时间,其实挺苦,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没有老师、资源和人脉,就这么一个人乱碰乱撞。”

2008年的最后一天,杨宇大学毕业5年后,凭一己之力,自编自导,呕心沥血死磕3年零8个月,制作出个人第一部动漫短片,成功上映。这部名叫《打,打个大西瓜》的短片,讲述的是黑梅花国和红桃国,两国首脑为一座小岛的归属,在谈判桌上撕破脸皮,双方在海陆空三线发起全面战争的故事。

《打西瓜》以反战为题材,创意十足,是一部荒诞的喜剧。该片一经上映,即震惊动漫界,先后在国内外影展获得30多个奖项,被很多业内外人士评为天才之作,好评如潮。杨宇信心倍增。其中有一个叫易巧的大学生,恰好看到这部短片,他被杨宇的动漫创作才华惊呆了。

不可思议的是,《打西瓜》横空出世却生不逢时,名噪一时却并未因此改命,没有给杨宇带来好运。杨宇再次沉寂下去,渴望做出动漫新作,继续寻找机会,却接连遭遇不靠谱的投资与合作。

为养活自己和新组建的团队,杨宇带领团队成员,只能到处接单找活干,而且这一沉寂又是5年。2013年4月,杨宇的第2部动漫短片也遭遇滑铁卢,这部时长仅19分钟的《老板的女人》,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和兴趣。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师都有谁,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制作人员(2)

转机时刻,新动漫“魔童降世”

2014年,国内一家名为“光线传媒”的影视公司,正野心勃勃,为扩大自家动漫业务而成立彩条屋影业,专攻电脑动漫制作,发誓要做国产的“皮克斯”。而6年前就看过杨宇首部动漫短片《大西瓜》的大学生,如今正是彩条屋影业CEO易巧,他到处搜罗动漫人才,第一个就想到杨宇。

2015年初春,易巧专程从北京飞往四川成都去找杨宇,希望合作一部长片动漫。易巧认定杨宇是个天才,杨宇也觉得沉寂6年之后,终于等来真正转机的机会。两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杨宇随后加入光线传媒的“大国漫计划”,开始筹备暂名为《哪吒》的初创工作。

作为大国漫计划的负责人易巧,只跟杨宇说要做一部动漫,但具体做什么,并没有限制,给出的条件很宽松,题材不限。其时,杨宇结合自身最强烈的感受来想故事,正准备以哪吒为原型,创作一部动漫电影。

杨宇是学医之后转行做动漫的,本就承受很多偏见,背负很多压力,撞过很多南墙,但他不认命,很自然地就想到“打破成见,扭转命运”这个主题,或能以此为契机,鼓舞更多年轻人任何辉煌的背后一定是千辛万苦,并给予勇气和力量。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师都有谁,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制作人员(3)

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哪吒》的具体制作异常艰难,仅主人公哪吒的形象设计就有100多个版本,各种稀奇古怪的版本都有,萌的、乖的、可爱的、英俊的……刚开始,设计师兴奋地说:“设计这种人见人爱的,一个比一个准,太容易了,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哪吒》的导演杨宇,觉得套路没意思,要做就做不同的东西。他敢于颠覆,从100多个版本中选定黑眼圈、蒜头鼻、齐刘海、大豁牙的哪吒。杨宇颇有兴致地说:“有一次,看到同事加班熬夜,冒出来黑眼圈,突发奇想地给哪吒也加上黑眼圈。”丑萌丑萌的哪吒便由此横空出世。

在杨宇看来,影片的哪吒生而为魔,在人族中被孤立,若把哪吒设计成阳光美少年,跟魔头不沾边儿,那么周围人对他的偏见就显得很假。杨宇这种有意为之的创想和设计,恰好迎合当下看脸的现实,如果观众能够接受并喜欢如此丑萌丑萌的哪吒,本身就是打破成见的过程,更具有现实意义,不只看脸,还要看内在。

搞定人物设置,杨宇便提交《哪吒》的大纲,再从大纲到剧本,开始一遍一遍打磨。那段时间,他每次到光线传媒总部提交剧本时,就是奔着接受批判去的。每一稿,都由几十个人提出各自不同的建议和意见,综合在一起后再反馈给杨宇。

打磨剧本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经历相当辛苦。剧本改一处而动全身,结果耗时整整两年才定稿,前后易稿达66次之多。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师都有谁,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制作人员(4)

生而为魔,那又如何

杨宇的初步想法是,画分镜头之后就不会这么难磨,可没想到分镜头也画得非常之累,一个细节、一个镜头地挑。最初全片有5000多个分镜头,是普通动漫电影的3倍,杨宇反复挑选,最后留下2000个,而且这已是五六种版本。删掉3000多个镜头,分镜师也被磨到疯狂。

哪吒是电影里的魔童,杨宇则是现实中的“魔童”。由于从业人员的水准参差不齐,整个制作过程从剧本、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等,杨宇使出浑身解数,全包全揽,分镜头做完,开始配音,做动漫,每一步都在挑战他个人的极限。

在制作过程中,杨宇亲自录制配音小样,一句一句陪着配音演员录制。请不起动作指导,杨宇硬着头皮自己上,时常龇牙咧嘴,手脚并用地做各种示范动作。影片中哪吒大大咧咧的形象,还有申公豹摇头晃脑喃叨的形象,都是杨宇导演的杰作。

杨宇追求完美,近乎苛刻变态,要么做到最好,要么做到极限。每个画面细节都精雕细琢,每个角色稍微有一点点不满意,杨宇会亲自参与修改。其热忱和意志,让人叹为观止,甚至在一秒钟的打斗镜头里,他也要挑出两三帧来修改。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师都有谁,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制作人员(5)

哪吒与敖丙

在动漫“魔童”杨宇眼中,动漫电影的制作,没有捷径,只有死磕。《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备受观众喜爱的江山社稷图和四人抢笔一景,在团队人员配置最好的情况下,单是草图就死磕2个月,制作完成总耗时达4个多月。

比如申公豹变身的镜头不足5秒钟,杨宇和他的团队成员,整整死磕三个月。还有影片结尾处有几个大特效段落,仅用来测试的时间就达100天左右。《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片共1318个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又一版一版调整,杨宇有时甚至需要同审数十个镜头。杨宇曾自嘲地说:“由于影片制作难度高、周期长,好多专业人才都离职了。”

高光时刻,打造《哪吒》成为传奇

杨宇是个极端完美主义者,想要做到最好,就要砸钱,而《哪吒》缺的就是钱,杨宇决定亏着本也要付出一切代价完成这部影片。为一些特效效果,杨宇不惜拉下脸,前后4次向彩条屋的“大国漫计划”申请并追加预算。

其实《哪吒》的预算同其它级别的预算差不多,但这部影片的镜头数和特效量,远超同级别电影,因此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动用国内动漫产业近半数的力量,所有特效工作拆分外包给20多家特效团队,16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制作,才勉强赶上档期,个中艰辛一言难尽。

有一次,被问及整部电影哪里最难时,杨宇开玩笑地说:“记不住哪里最难,因为整个制作过程就是炼狱,困难到麻木,每天遇到的都是新的、太难的问题,总感觉完工遥遥无期。”杨宇只有一个信念,真心换真心。他坚信,真心实意地做一部动漫电影,就一定能换来观众的支持。

2019年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国公映,凭借哪吒的丑萌形象、精彩的特效和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成为首部在中国IMAX影院上映的国产动漫大电影。这时,杨宇才长舒一口气,自信地表示:“如果影片欺骗观众,观众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作为导演,我没做到心目当中那样子,同样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师都有谁,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制作人员(6)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截至2019年8月3日,《哪吒》的票房势头只增不减,上映9天破20亿大关,接连打破动漫片首日、单日和首周的票房纪录,赢得影迷对国漫大电影的信心,成为这个暑期档最黑的黑马和传奇。

至《哪吒》上映,杨宇弃医做动漫已17年之久,他终于和影片中的哪吒一样,打破成见,逆天改命。杨宇说:“要扭转命运真的非常难,关键是一定要够专注和够努力,用真心来换真心,将你的全部精力和追求投入进去,观众一定会给你好的回报。”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