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国土面积及人口规模均较小,全省下辖9个地级市,其中南平市为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而南平市代管的县级建瓯市则为福建省第一大县,县域面积超过厦门、莆田两个地级市。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东邻屏南县,南连古田县、延平区,西交顺昌县,北接建阳区、政和县。
建安县
建瓯市境,战国时期属闽越国,秦朝统一后于公元前220年征服闽越国,在今福州设立闽中郡及冶县,今境属冶县管辖范围,两汉时属会稽郡冶县管辖。东汉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冶县改名侯官县,划侯官县北境设建安县,以汉献帝年号“建安”为县名,建安县为会稽郡南部都尉治所,县治位于今建瓯市南部、松溪南岸。
三国时期,建安县属吴国统治区域,公元260年,吴国设建安郡,建安郡治建安县,南朝时建安县移治今建瓯市区。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后,废除建安郡,保留建安县。
唐朝初年,于公元621年设建州,建州治建安县。公元733年,唐玄宗为加强边防地区军事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军使,“福建”之名即始于此时。
建安县 瓯宁县
北宋统一后,于公元985年设置福建路,今境为福建路建州建安县。公元1089年,划建安县西北境设瓯宁县,瓯宁县与建安县同城而治。南宋前期,于公元1162年升建州为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同为建宁府附郭县。
元朝时,改府为路,为建宁路建安县、瓯宁县;明朝时,改路为府,为建宁府建安县、瓯宁县,清朝时延续不变。
建瓯县
中华民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州府,公元1913年,建宁府被废,建安县与瓯宁县合并,取建安县、瓯宁县首字得名建瓯县。新中国成立后,建瓯县先后隶属于福建省建阳专区、南平专区、南平地区;1992年,撤销建瓯县,设立县级建瓯市。
建瓯市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相当于2.5个厦门市大小,比地级莆田市略大,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全市总人口55.54万人。
纵观建瓯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96年所设建安县,建安县也是今福建省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已有1800多年建县历史。建安县建县后,自汉末至民初1700多年间,一直为郡、州、路、府治所,长期为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后期建安县一分为二,分为建安县、瓯宁县两个县,民国初年两县合并为建瓯县,即今“建瓯”之名的来源。
建瓯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18个千名进士县之一,历代共计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最著名的本土历史人物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杨荣,其历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四朝,前后为相38年,为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