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女排博斯科维奇
时代在发展,排球运动也在发展,世界女子排坛男子化的特征也是非常明显。诸多世界强队,都开始把强力接应当做主要的进攻得分利器,全力配置。埃格努、博斯科维奇、冈察洛瓦、谢拉、加莫娃、阿圭罗等等世界知名重磅的强力接应,在世界女子排坛精彩登场。让中国球迷们羡慕不已。
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些强力接应绝大多数基本是不接一传的。因此,这些优秀的选手也就攻强守弱,往往会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逆转战胜俄罗斯女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球,进攻争取找到加莫娃,让她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进攻中。而随着加莫娃体力的不断下降,胜利的天平逐渐向中国女排倾斜。因此,即使是目前世界女子排坛如日中天的当家接应二传埃格努和博斯科维奇,自身也都有弱点,并且,这个弱点与她们的长处一样,非常明显。一旦她们发挥不佳,进攻被限制,她的缺点也就会同时放大,整个球队就会立即陷入被动,进而影响到球队的成绩。
在接应二传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中国女排,还是欧美强队,如果有一位队员技术全面,攻防俱佳,没有什么短板,我相信,这些球队的主教练肯定会把这样的队员招致麾下,委以重用。比如,巴西女排的接应二传谢拉。前排的进攻和拦网,后排的防守与串联,再加上足以改变比赛走向的的后排进功能力,没有人不会喜欢。但是,这样的选手到目前,也仅仅谢拉一位而已。
俄罗斯女排冈察洛娃
我们不妨以一种关公战秦琼的方式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中国女排历史上的这些著名接应二传。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简单的结论,现在的这些接应二传虽然还有不足,但是以她们的能力,放到80年代世界排坛整体平均身高都不高的队伍里,都能够担当重任。比如曾春蕾、杨方旭、龚翔宇、张常宁,这些球员在接应二传位置的表现,放到老女排里面,也是响当当的进攻存在,毕竟他们都能够后排进攻。再加上,现在的排球速度和力量,与80年代不可同日而语。
曾春蕾
但是,如果我们把陈招娣、郑美珠、巫丹、乃至周苏红放到今天的中国女排,这里面周苏红最高,1.81米,用这个身高对抗现在的世界强队的主攻手,拦网方面首先就会吃亏的。虽然她们技术全面,攻防俱佳,但是,或许已经不适应现在排球的需求了。当然,周苏红这些球员的防守能力也足以在中国女排立足,我只是就进攻和拦网方面,打个比方,不是对这些优秀运动员不尊敬,事实上,我非常喜欢中国女排的所有球员。
我们这些优秀的接应二传在现在的队伍里很难再现当年的辉煌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在世界强队发球攻击性,扣球的力量速度,都有大幅提升,中国女排很难保证像雅典奥运会时候那样高的一传到位率,没有了这一点,就没有发动跑动进攻快速突袭的特点,接应二传定点强攻能力不足的缺点就展露无遗了。效果会大打折扣。
一传到位率高,也不是赢得比赛的必要条件。2014年女排世锦赛六强战,中国女排对阵巴西女排,中国队一传到位率高达59.7%,但是进攻并不流畅成功率只有31.13%,得到33分。中国女排0-3输掉了比赛。现代排球,对一传到位率的要求,已经不高了。因而也就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攻手还能得分赢球。因此,传统的小快灵跑动接应不太好找到进攻的发力点。
意大利女排艾格努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女排还是欧美强队,在接应二传这个位置上,都期待能有像谢拉那样的技术全面,攻防拦网都出色的选手。如果没有这样的人,中国女排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选择了技术全面能够主接六轮一传的保障型接应二传,因为需要她来保障一个主攻不接一传;而欧美强队选择了把进攻能力放在第一位的强力接应二传,与此同时,用其他队员保护这个强力接应不接一传。
这两种选择都是根据自身队伍,特别是队员自身的具体情况作出的选择,本身并没有谁对错谁;哪个好,那个不好的问题。但是,从世界所有强队的世界女排三大赛历史成绩来看,中国女排并不差。因此,选择技术全面的保障型接应二传本身,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是正确的途径。当然,她的进攻能力再强一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