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背后
近几年见过很多的工程投标,看到的报价从来都是套定额的,很少见到按自身成本换算报价的。
原因一:可能因后浇带的工程量占工程的总量不大,尽管亏损度很高(如河北),但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影响不大,没有引起更多的重视。荀子劝学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是此原因,显然与当今推崇的“精细化管理”格格不入,只流于口号形式罢了。说明我们的“精细化管理”还任重道远。
原因二:可能是造价员尚停留在定额思维层面,成本意识欠缺。造价人员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一份子,扎实基础,提高自己施工、预算、成本“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才是根本。
广联达的指标神器,软件根据预设的分析模板,自动合并整理定额人材机并进行归集整理,自动计算平米单价及平米含量。还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设置指标分析模板,按照指标分析的需求,进行科目列项,满足指标分析的个性化需要。然而,当你还只是照本宣科的套定额,分析到的人材机数据与实际大相径庭,不根据“项目特点”,也就毫无“个性化”可言。如此,对这么高效的软件是种极大的浪费。软件虽好,如何让其发挥高能的效益,决定的是人,而不是软件。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系黄燕翔原创,独家来稿
转载务必申请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烦请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