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将南京多所高校的起源定位于1902,并回首120年风雨沧桑时。
亦无法忽略,那些发生在1952年的往事。
自1952年往前追溯,私立金陵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以中山路为界,并存了半个世纪。
时代的洪流波折不断,两校师生携手共进。
这边诞生了陶行知、戴安邦、程千帆、余光中等著名校友,也诞生了北大楼。
那边则以吴有训、胡焕庸、吴健雄、童寯等名字,见证了大礼堂的落成,也见证了眼花缭乱的改名史。
需要提一下的是,国立中央大学曾在1921至1927年用过国立东南大学的名字。南京大学这个名字直到1949年才首次出现。
而在1951年9月,天津路的金陵大学与随园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短暂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
然后,历史的浪潮在1952年跨过中山路。
一番操作,金陵大学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北大楼伫立于天津路鼓楼校区至今。
四牌楼,则在大礼堂的注视下,开始了从南京工学院到东南大学的低调而漫长岁月。
南师、南林、南农、河海……也从此掀开新的篇章。
整整70年前,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轰然而至。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并称为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当然,清华北大复旦同济等高校也进行了激烈*。
位于“五大母校”之首的南大,当时有文理工农法医师7个学院35个系,规模全国之最。
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加上两所专科学校华东水利、华东药学,南京4所学校在几个月内变成了9所:
南京大学
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
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
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
第五军医大学(并入第四军医大学)
这也就是南京多所高校同庆120岁的原因——以1952的南大、金大为源,并追溯到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校名和校址,组成了一所大学的外在表征。校址怎么安排,当年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南京大学去随园;南京工学院留在四牌楼;南农先在天津路然后迁出;南师先在丁家桥然后去天津路。
方案二:南京大学去天津路;南京工学院留在四牌楼;南农先在丁家桥然后迁出;南师去随园。
不管哪种方案,南京工学院都会留在四牌楼,因为考虑到工科师生规模较大,且很多大型设备搬迁不易。
最后,是方案二带来了今天的布局。
如果有金大的老校友跨过1952回到母校,会疑惑:咦,我校呢?
又或者有四牌楼的老校友跨过1952回到母校,可能不知道哪边算母校。
时间会沉淀一切,曾经的剧变,成了新的起点。
鼓楼南大,四牌楼东南、随园南师、卫岗南农、锁金村南林……成为今天南京高校的往事并不如烟。
具体的*方式,可以概括为:相同的专业整到一起。
原南京大学文理法和金陵大学文理合并,加入了复旦大学外文系德文组、震旦大学外文系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后来又加入了浙江大学地理学系地理组和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所以,南大的文科理科可傲视群校。天文地理,无人可出其右。
1952年院系调整时,潘菽任南京大学校长。他后来说,没有把南京大学留在四牌楼原址,是生平办错的第一件大事。
潘菽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1956年心理系迁往北京组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也随之卸任南大校长。
留在四牌楼南京工学院,也许是中国高校史中最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学校。
原南京大学工学院的电机、机械、土木、建筑、化工,加上农学院的农业工程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的电机、化工,组成四牌楼的荣耀。
从师生人数来说,南京工学院是原南京大学最大的分支,师生人数超过新南京大学。
第二年,又并入浙江大学、山东工学院、厦门大学的相关专业。
1988年,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开始了“福建大三本”时代。——低调永远是东大的座右铭。
回望1921年6月6日,国立东南大学董事会成立,这天也成为国立东大的校庆日。1988年6月6日,东大举行了更名庆典,6月6日从那天起成为校庆日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