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深秋之“枫”,于思念深处的徘徊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三
贾至 〔唐代〕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枫红菊黄,落日泛舟湖上,俊逸清畅,游兴正浓。作者将遗憾和忧伤写的明快清飏,也许是被枫叶的火红点染,被菊花的金黄所惊艳,好一幅秋高时节的画卷。
而在游赏之外,枫树更多作为思念和秋愁而出现。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 〔五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煜真乃千古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就将景物层层叠出,层次和动态在语言中鲜活起来。
以妇人思念的角度,却表现出那样明净纯粹的情感,天高远,地阔大,烟水寒,枫叶丹,景物的美好更映衬出哀愁和忧伤,情景交融、蕴藉感人,让人不由地陷入其中。
西湖红枫
也许太多华美反而让人心生感伤,就如同鱼玄机笔下江陵的愁望,千枝万枝的枫叶,和江水、石桥、暮帆一起构成了美好的秋景,却只是她“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的怅惘和相思。
那被枫叶和残阳染红的江面,流过的江水,缘愁似个长——古人喜欢用流水来形容愁思,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遥远”。
而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是让后人记住了千年前的枫叶,那个凄冷萧瑟的暮秋初冬的夜晚,在寒山寺旁的闻听晚钟的书生,那样不绝的愁思,成为千古绝唱。
寒山寺枫桥秋景
同时枫叶和荻花、芦花等也是经常是成对出现的秋日之美,如“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我们熟悉的《琵琶行》的开端就营造出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清孤寂而又疏朗浪漫的特别,想进一步了解荻花,可以看无尘以前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