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下忧而忧出自谁的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的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5:03:16

八十年代初,农村已实行了分田到户责任制,人们都纷纷去搞发家致富,建设好自己美好的家园,而18岁的热血青年何祥德心里有另番打算,他一心想去参军来报效祖国。蛟龙跃大海,雄鹰博苍穹。好铁不打钉,好男要当兵。为国尽义务,参军最光荣!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1982年11月终于穿上了绿军装,如愿以偿,告别了家乡父老,远离生他养他的故乡,一路欢歌随军来到了部队。在部队,他勤学苦练,祖国给了他练文练武的机会,学习上专业老师指教,生活上衣食无忧,所以文化和军事体能得到快速提高,心想:只有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平时,乐心助人,与战友之间和谐相处,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部队首长对他的认可,因此将他安排在身边做通信员。

不忘初心,立志报效祖国

在1984年的一天,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指令,中越边境老山前线战斗十分激烈,需要增援兵力,何祥德得知自己不在增援兵力之列,这个消息对他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深知:好铁不打钉,好男要当兵的意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亲临战场痛击越寇,方能显示军人的英雄本色,才能真正的报答祖国对他的培育之恩。

于是,他立即找到部队首长死死纠缠,三番五次的苦苦哀求,发誓一定要为部队立功嘉奖,首长终于被他的言行所打动,只好答应他去上前线阵地。

先天之下忧而忧出自谁的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的诗(5)

部队在出发的列车上,战友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深知这次上老山前线是真枪实弹的战斗,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何祥德为了化解战友们的顾虑,缓解气氛,他创言:“战争必定有牺牲,如果我们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就替牺牲的战友为其父母顶替为子,将父母养老送终”,战友们都点头赞成。

在激烈的战斗中,何祥德始终不忘初心,立志报效祖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寇报国的机会来了,所以他冒着枪淋弹雨,从不畏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把牺牲的战友兄弟一次次的强行背回阵地。

因此,部队给他嘉奖二次。如此同时,他强列要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时随地准备为国捐躯!战争结束后,武穴籍共有5位战士不幸壮烈牺牲,他们毛国荣、吴和弟、周中良、陈少华和汤立强。长眠在老山牺牲的5位武穴籍的战士,被追任为革命烈士!

生当作人杰,或亦为鬼雄。

何祥德说,昔日战友冲锋陷阵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5位牺牲的战友中,最大的年龄23岁,最小的19岁。他们都是花样年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他们的精神是何等的高尚,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相信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116号高地和626号高地最前沿阵地,战友们摧毁敌人指挥所2个,屯兵洞18个,火力点7个,毙敌284名,伤敌152名。

这次战斗,战士们不畏牺牲,勇往直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大无畏精神为我军夺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先天之下忧而忧出自谁的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的诗(6)

幸运活下来的武穴籍何祥德、罗敏、刘亮华、郭志雄等人自1986年退伍回家乡后,只因战前在列车上的一句口头话,他们决不失言,坚守承诺,无怨无悔!自退役回乡那日起到现在,一直默默地照顾着牺牲战友们的父母,直到送终。

成立《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

何样德退役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邀上战友郭志雄赶到陈少华家看望其母亲。在去往陈家的路上时,他想到陈少华战友牺牲的惨痛,再也忍不住难过,失声痛哭,壮士一去不复还!陈少华的母亲吴菊容是个体弱多病的人,又先后遭遇两儿子离世的双重打击,所以陈家自此更是笼罩在悲伤阴云之中。

由于家境贫寒,房屋破漏,无处安身避雨,陈母只能搬进庙里借住,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何祥德、郭志雄了解后,立马寻上庙门,见她后无形的叫了声:“老娘,今后我们就是您的儿子,少华虽然走了,但走得光荣,他是为国捐躯的,是你的骄傲,有我们在,你今后的生活决不孤单!”陈母老泪纵横,失声痛哭,人生最惨痛的莫过于“老年丧子”,白发人送走黑发人,这种痛苦是不亚于割肉之痛。

陈母在何祥德的耐心劝慰下,终于答应搬下山回到自己的家居住。可自己家屋破瓦漏怎能住下?何祥德又带领几个战友上下奔波,兵分两路,一路找当地民政部门想点办点,一路找村里的泥瓦匠为其修整房屋,问题一个个的都帮助解决了。也好让陈母能安稳的生活!

先天之下忧而忧出自谁的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的诗(7)

这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5位烈士牺牲后,他们的家境都一落千丈,家里亲人每日笼罩在悲痛忧愁中,无心工作,生活更无来源。所以战友们决计先得想办法让他们摆脱阴影,随后摆脱困境才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要想做好这一点就很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需要一笔不少的资金,那咋办?成立《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的主意一下涌上了何祥德的心头,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想到了就马上去行动。白天上班没时间,就利用晚上时间走街串巷,克服重重困难,同战友们商量探讨做工作,如何成立《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

在他的倡议和顽强努力下,不到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在1987年武穴籍战友正式成立了《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主要宗旨就是照顾好5位烈士亲人的日常生活。基金会决定每年以捐款的形式募集资金,为5位烈士亲属提供帮助,何祥德为《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会长。这么多年来共有110名战友自愿加入捐款,粗略统计共有50多万元。

为此,基金会特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何祥德说:“这些年来,烈士的父母都年事已高,家里难事也增多起来,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经常需要援手,成立基金会就是为了保证他们能得到及时的帮助。”30多年来,何祥德和其战友们坚持每年为烈士扫墓2次,每年不少于6次为烈士亲人送米、面、油及鱼肉等生活必需食品。烈士家属们物质上得到了帮助,精神上得到莫大的安慰!

开皮蛋厂,专门安置下岗职工

何祥德和战友们说得到做得到,信守承诺,不忘初心,重情重义,为安稳社会,稳定民心作出了不扉的贡献,同时也为政府排了忧解了难,他们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先天之下忧而忧出自谁的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谁的诗(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