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进入9月份以来,皖北多地出现一种白色的飞虫,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严重的地方虽不能用遮天蔽日来形容,但也达到了漫天飞舞的地步,有网友表示,对于具有密集恐惧症的他来说,已经多日不敢出门了。
虽然相关专家再三强调此类害虫不会对人体带来伤害,但出行的人们还是戴上了口罩和眼镜,尤其是骑行的人们,若不采取以上措施,小白虫就会飞进眼睛和鼻孔,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甚至有人把它和杨絮联系在一起,归结为春秋两季的“自然灾害”,那么,这种小白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虫子,在农药应用相对成熟的当今,有没有比较有效的防治办法呢?
小白虫的来历大家看到的小白虫,学名叫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半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
我国自50年代开始发现白粉虱,但一直未成为主要害虫,直至大棚温室的出现,为白粉虱提供了繁衍的温床,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繁衍,如今白粉虱在我国已经由北向南逐渐蔓延,危害的目标也由温室扩散到露天作物,城市绿化植物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白粉虱主要危害农业,之所以出现在城市中,主要还是遇到了合适的生活环境,繁殖泛滥的结果导致。
今年白粉虱为啥多白粉虱危害的作物众多,尤其是菊科、茄科、葫芦科、豆科等作物,另外很多花卉也是白粉虱爆发的重灾区,据农业部门统计,当前白粉虱危害目标已达112个科,合计600多种植物。
随着城市绿化得到重视,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自然也成了白粉虱青睐的对象,从乡村到城市,对于迁飞性害虫来说,仿佛并不是难事儿。
今年白粉虱之所以偏重发生,除了以上因素,还和白粉虱的生长习性有关。
“干生虫,湿生病”,今年黄淮大部区域天气呈干旱状态,这为白粉虱的爆发,提供了契机,尤其是气温在25-30℃的九月份前后,更是白粉虱繁殖的最佳气温。
白粉虱体型虽小,但繁殖能力却超强,一头雌虫可产卵100-500只,在合适的环境里,每一个月就能发生一代。
干旱天气 适合气温 超强繁殖能力=白粉虱的爆发
白粉虱能治吗?那么,如此众多的白粉虱,能采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吗?
据当地农业专家、农艺师高捍东表示,白粉虱对农药敏感,但却相当难治,这也是白粉虱成为世界性害虫的原因之一。
以农业防治举例,很多种植户都清楚一个问题,即施药防治后,都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农药持效期太短,向辣椒、茄子等秋季作物,往往间隔三两天就要重新防治一次。
效果较为理想的烯啶虫胺 呋虫胺 展着剂配方,持效期也仅有5-7天。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白粉虱的迁飞性所致,田间作物若不能达到同防同治,就容易造成某种害虫的泛滥蔓延,类似同等现象的还有蓟马、跳甲等顽固农业害虫。
而城市绿化较为分散,为同防同治施药增加了难度。
不过,气温是白粉虱的主要克星,一旦气温降至25℃以下,白粉虱数量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