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景纶衫袜纺织厂的股票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景纶厂创制的锦地衫(凸纹汗衫)、椒地衫(小网眼汗衫)、桂地衫(大网眼汗衫)等新品种广受欢迎,销路渐畅。1908年,汗衫出口南洋,首开国产针织品出口历史。1910年,上海江南制造局周惠卿等4人购进一台德国手摇袜机进行仿制,并合伙设立家兴机器厂。同年,电力针织机传入上海。1916年,中华第一针织厂创立,这是上海第一家电力针织机袜厂。
20世纪初,中国针织品市场被英、德、美、日等国各大洋行霸占,民族针织业的经营极为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针织品输入锐减,民族资本针织厂纷纷建立。这一时期,手摇袜机和手摇小横机传入中国,也进一步助力针织行业的扩张。日商伊藤洋行创办的兴祥棉织厂于1915年从日本进口仿美汤姆金针织机(台车)。台车可编织汗布、绒布,车速快,产量高,成本也低,逐渐取代了哈茄机,为当时华商新建针织厂普遍采用。
台湾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收藏的仿美汤姆金针织机(台车)
图片来源:“数位典藏观察室”,摄影:李晓雯
1921年,国产手摇小横机研制成功,用横机织造的各种衫裤、帽子、围巾、手套纷纷面世,针织物产量迅速增加,上海针织品生产厂也骤增至40余家。1925年“五卅运动”后,提倡国货,华商针织业发展飞快。1931年,五和织造厂首创“鹅”牌麻纱汗衫,打破了高档汗衫市场由舶来品一统天下的局面。1936年,全市月销汗衫、卫生衫6万打,棉毛衫0.4万打。国产针织衣物慢慢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20世纪30、40年代,静安寺路成都路口仙乐斯跳舞场门前草坪上,可见“僧帽牌”棉毛衫、卫生衫户外广告。
同样是这片草坪上,5只鹅形立牌,正是五和织造厂“鹅”牌卫生衫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