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各种周末、小长假的短途游、周边游成为很多人的出行首选。
据同程旅行数据,今年“十一”期间,用车方面,本地订单占比89%;酒店方面,本地订单占比65%,均居于历史较高水平。另据携程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内本地、周边旅游订单占比达65%,本地、周边游人均花费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是的,周边游彻底火了。同时,越是靠近客源地、越是客源地消费水平高的目的地,收入增长就越迅猛,譬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的周边游就非常火爆。
与民宿不同,景点的门票不能根据供需随意浮动,但是面对周边游红利,只赚个门票费,很多京郊景区的确不甘心。门票之外,如何让游客掏更多的钱,各个景点都绞尽脑汁,甚至以退为进,这种努力,京郊游的你,感受到了吗?
远郊景点自负盈亏,只好自谋生路
经常在北京玩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越是市区景点越是门票便宜,甚至免费,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收费项目;越是远郊景点,门票反而贵,还有各种其他收费项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体制或者行政原因。
北京的市属公园景点属于事业单位或者半事业单位性质,每年会得到相应的政府财政补贴,属于公益性质,因此这些公园景点通常票价很低甚至免费。譬如故宫、香山、天坛等。
据了解,北京市从申办奥运会开始,城市休闲公园的建设开始得到更多财政支持,目前主城区内公园,除了颐和园等历史名园出于文物、景观保护需要,适当收费限制客流,其他市民公园和景点基本都免费开放;近郊的森林公园、休闲公园,均在实施低票价或者免票制度,以满足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譬如大兴的南海子公园、门头沟的永定河公园等。
而地处郊区县的旅游景点经营方多为企业或者个人,主要采取自负盈亏的方式,几乎没有任何财政补贴,因此景区不得不通过门票及其他手段来维持生存。
虽然远郊景点的门票价格是从市场化的角度制定的,但根据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景区不能擅自提价,加之人流量不足,很多景区的年收入依然低于景区的各项投入成本,运营面临困境。某景区的相关人士表示,现在景区门票25元已经延续了近6年,每年门票收入600多万元,但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人员支付的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亏空的部分只能自己想办法。
还有一家景区负责人表示,他们曾多次提出涨价申请,但相关部门均未批复。实际上,涨价并非是好办法,门票价格变高会劝退更多游客,反而可能让景区收入更少。
在经营压力下,很多京郊景点开动脑筋,想到各种增加收入的办法,希望可以在周边游的红利下,分一杯羹。
不靠门票靠二次付费项目
不靠门票,靠什么赚钱呢,怎么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门票之外的钱呢?很多景区首先想到的就是摆渡车或者观光车。
这几乎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旅游增值付费项目。
最开始摆渡车还是打着环保的名义,但现在很多景区压根不想掩饰,直接叫摆渡车,名其名曰是把游客从大门运送到核心景区入口。
但把景区大门修在离景点近一点的地方不行吗?非要设置在好几公里外,甚至需要步行十几分钟至半小时才能到达,说是自愿购买的摆渡车成了“强制”消费。动辄几十块钱的票价,远远高于同等距离下打车的价格,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景区赚钱的方法而已。
某景区的摆渡车
其次是缆车。
有数据显示,旅游景区索道、缆车业务的毛利率均超80%,成为很多旅游景区的主要盈利点。以京郊的云蒙山为例,门票是80元,接驳车30元,双程缆车是200元,缆车是门票的两倍多。
云蒙山缆车
摆渡车和缆车是最常规的增值项目,除了这两样,京郊景区们还开发了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
交通接驳类的,还有小火车、游船等,譬如门头沟的双龙峡门票30,小火车也是30元。这已经算良心票价了,位于怀柔的黄花城水长城的小火车往返要120元一人,单程不到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