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想起2年前曾轰动一时的快递案。
2020年7月,一位谷女士取快递时遭偷拍并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
偷拍的视频以及捏造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27张被他人合并转发,并相继扩散到110余个微信群(群成员约2.6万)、7个微信公众号(阅读数2万余次)及1个网站(浏览量1000次)等网络平台,引发大量低俗、侮辱性评论。
事件还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其中,仅微博话题“被造谣出轨女子至今找不到工作”阅读量就达4.7亿次、话题讨论5.8万人次。
最终,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判决二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尽管胜诉,但谷女士长期面临着一种困境:在个体遭遇网络暴力后,陷入社交往来被阻断、社会声誉被倾轧的处境。
通俗点说,这叫社会性死亡。
这样的现象也容易高发在很多女性身上,伤害她们的往往不是刀,而是扭曲人们认知和意识的,凭空捏造出来的“谎言”。
在接受采访时,谷女士说,“我用行动证明诽谤是要承担责任的。”
是的,微信群不是法外之地。触犯法律法规,必定要承担相应责任。
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盲从,好像世界上最安全的是,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
但当遇到侵权行为,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做孤勇者,可以寻求家人或者警察的帮助,他们一定是你的正义联盟。
▲ 派出所的工作提示:对待群众需求不能简单说“不”。图 / 受访者提供
而曾女士的“报警”行为,在有的人看来也不理解,一点小事至于闹上派出所吗?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说自拍照一定不能让人转发吗?
第一,侵犯肖像权。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对方未经你许可,将你的肖像发在群里,即侵犯了你的肖像权。
第二,信息泄露。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安全等。
想想是不是这样?现在所有重要的app,如支付宝、苹果id、银行app等重要软件都是人脸登录,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后果绝对超乎想象。
在去年的“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科勒卫浴收集顾客人脸信息。
某些门店安装的摄像头会在顾客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抓取人脸数据,能标注顾客第几次到店、男女、年龄等信息,甚至能分析顾客到店时的心情。
想想不觉得可怕吗?
▲ 图 / 网剧《你安全吗》
如果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被人骂了,可以维权吗?
可以。另外,除了微信群、朋友圈之外,在微博、知乎、贴吧论坛等其他网络平台上被辱骂或是诽谤,都可以维权。
如果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在公共场合辱骂他人,处5日以下行政拘留,处500元以下罚款。
那微信群算公共场合吗?
算。据查,近几年很多的实际案例中,微信群也会被认定为公共场合。
处罚了之后,辱骂你的人就开不了无违法犯罪证明,即使想送快递、跑滴滴、做保安入职都会有影响,而且无法消除。
并且,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不同,从轻到重的维权途径可以分为民事、行政、刑事三条:
第一,民事。《民法典》规定了公民享有名誉权,且不受他人侵犯。对于较轻的网络平台辱骂行为,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要求对方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第二,行政。对于较重的辱骂行为,扰乱了一定社会秩序的,可报警处理,公安会视情况对辱骂者实施罚款至拘留不等的行政处罚。
第三,刑事。对于严重的辱骂行为,影响范围较广或是造成一定后果的,可提起侮辱罪或诽谤罪的刑事自诉。
在这里贴上两个小贴士,派出所如果和你说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没法立案,或者说这属于民事纠纷,让你去找法律援助通过法院起诉。你可以选择两个方式处理:
第一个方式,请拨打110,通过报警平台报案留痕,一般只要报案就会处理。
第二个方式,让派出所给你开具一个不予立案通知书。
绝大部分情况派出所会选择给您受理通知书,而不是不予受理通知书。
▲ 图 / 网剧《你安全吗》
其次我们还要关注的是,该事件中的群主,不仅不劝阻,还煽风点火,引战言论,扩大不良影响,更是不可取的行为。
在最新的一期《警花说》节目中提到,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
如果群主明知群内成员诈骗、恐怖、黄色等违法信息,或起矛盾争执骂人吵架的,不加以制止,还放任信息扩散,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负管理不善的法律责任。
每一句话都有后果,每一次沉默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