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728位真人的故事
我手里捏着一张黄色的字条,一边狂奔,一边回头看签证官的反应,生怕他追上来把他头脑一热把我的黄字条再要回去。
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境里,我常常想,如果当初不是这张象征美国通行证的黄色字条,会不会还有后面那些传奇般的经历……
我是谢昕,75后北京姑娘。我的童年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因为父母都是下放到山西的知青,直到我上了中学他们才回到北京。
(现在回国感到很心安)
远离父母的孩子大多都比较敏感、早熟,每次父母离家时都会反复叮嘱:“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一定要听他们的话,不要惹他们生气。”
小时候的我真的要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很多,上学后也比较刻苦努力。我家里的人都是在体制内上班,奶奶妈妈又都是老师,他们一致认为对我来说将来当个老师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1996年高考我遵从了家人的意愿,报考了首都师范大学,并顺利地被录取了。
上了大学之后,就等着毕业上班、结婚、生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以后就会沿着这样的轨迹生活下去,但人生没有如果,不容假设。
我当时一个表姐在80年代末就去了美国,她经常和我们家联系,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不同的生活,突然就萌发了要去美国看看的想法。
(回国后还是喜欢这熟悉的街头)
去美国具体要做哪些准备我也不清楚,就知道首当其冲要把英语学好。大学最后一年同学都忙着实习、联系工作的时候,我却疯狂地在学习英语。
2000年,我大学毕业了。父母为我联系好了学校,我也已经去学校报到了,只等9月份开学就正式上班。可巧这时候我生了一场病,就请了一个学期的假。
2001年春节,我已经病愈。一想到马上就要去上班,离我去美国的愿望越来越遥远,心中就莫名恐慌。
于是,我跟父母坦诚了我想去美国的想法,他们对我的这个疯狂的想法大为震惊。
眼看着我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也已经在北京为我按揭了一套学区房。现在我却要抛下这一切去奔赴一个未知的未来,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美国唐人街)
那段日子,母亲整天以泪洗面,而我似乎一夜之间撕掉了身上20余年“乖乖女”的标签,固执己见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父亲说了一句话,让我彻底看不到希望了。
那句话是他当着我的面对母亲说的,他说:“你也不用哭了,咱不给她钱看她能上哪去。”母亲听了这句话马上转悲为喜,而我却如坠冰窖。
那时候我身边几乎没有去外国的同学朋友,也找不到人商量。只有一个马上要去法国留学的初中同学,我就找到他跟他吐槽这件事。
他一听轻描淡写地说:“你不是有房子吗,把房子卖了不就结了。”虽然事后他一再强调他只是随口说说,而我的心里顿时像照进了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