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打铃鼓的口诀,打定音鼓必背口诀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4:14:51

鈴鈴(铃铃),◆象聲詞。○《漢書‧天文志》:“內戌,地大動,鈴鈴然,民大疫死。”○《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李善]注:“鈴鈴,策聲。”

預備鈴(预备铃),◆上課鈴前二三分鐘的一次鈴聲,表示即將上課,要師生做好准備工作。○《花城》1981年第5期:“‘你該去上課了……’預備鈴響了,教研室的老師催促着她。”

玉鈴(玉铃),◆1.鈴的美稱。○[唐][趙嘏]《華清宮和杜舍人》詩:“馬馴金勒細,鷹健玉鈴鏘。”◆2.道教語。指月亮。○《雲笈七籤》卷五一:“二景纏綿,雙神洞明。右迴金鐺,左旋玉鈴。”◆3.菊名。○[宋][劉蒙]《菊譜‧定品‧玉鈴》:“玉鈴未詳所出,開以九月中。純白、千葉,中有細鈴,甚類大金鈴菊。”

語鈴(语铃),◆掛在塔檐上的風鈴,風吹後能丁噹作響,故稱。○[傅尃]《金山舊聳江心今南接陸可徒往》詩:“寺裏山依危磴出,風前塔尚語鈴懸。”

雨鈴(雨铃),◆謂雨中聞鈴聲。○[唐][黃滔]《明皇回駕經馬嵬賦》:“雨鈴製曲,空有感於宮商;龍腦呈香,不可返其魂魄。”參見“雨霖鈴”。

郵鈴(邮铃),◆古時郵人用以表示郵傳信號的鈴鐸。○[唐][唐彥謙]《夜坐》詩:“不眠驚戍鼓,久客厭郵鈴。”○[宋][趙師秀]《敬謝章泉趙昌甫二十韻》:“[翁卷]遊[崆峒],一已煩郵鈴。”

銀鈴(银铃),◆1.銀製的鈴。○《中阿含經‧中阿含王相應品四》:“金鈴銀舌,銀鈴金舌。”○《宋史‧輿服志一》:“頂輪施耀葉,紅羅輪衣一,綴銀鈴,紅羅絡帶二。”◆2.常用來形容聲音的清脆、嘹亮。○[茅盾]《子夜》一:“驀地這披髮頭扭了一扭,又響出銀鈴似的聲音。”○[巴金]《春天裏的秋天》二:“他不理我,忽然吐出銀鈴似的聲音。”

一串鈴(一串铃),◆[明]代一種役銀的上解辦法。要點是統一徵收,分項上解。○《明史‧食貨志二》:“時又有綱銀、一串鈴諸法。綱銀者,舉民間應役歲費,丁四糧六總徵之,易知而不繁,猶網之有綱也。一串鈴,則夥收分解法也。”解,上繳。

揚鈴打鼓(扬铃打鼓),◆搖鈴敲鼓。喻喧嘩吵鬧。○《紅樓夢》第六二回:“‘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沒事’,方是興旺之家。要是一點子小事便揚鈴打鼓,亂折騰起來,不成道理。”

掩耳偷鈴(掩耳偷铃),◆同“掩耳盜鐘”。◆[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摺:“難道他掩耳偷鈴,則待要見世生苗。”○[明][沈鯨]《雙珠記‧遇淫持正》:“空延頸,苟圖掩耳偷鈴。”○《天雨花》第四回:“姐姐何必問他,他自掩耳偷鈴,好似失心瘋的一般。”

掩耳盜鈴(掩耳盗铃),◆同“掩耳盜鐘”。◆[宋][朱熹]《答江德功書》:“成書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譏,此與掩耳盜鈴之見何異?”[清][李漁]《玉搔頭‧媲美》:“寡人為尋[劉倩倩],借名討賊而來,只說掩耳盜鈴,假意要與真情互見。”○[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閉上了眼睛,不要知道世界上的齷齪,覺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豈非掩耳盜鈴?”

提鈴喝號(提铃喝号),◆指夜間警戒之事。○[元][湯式]《集賢賓‧友人愛姬為權豪所奪》套曲:“更做道[孫武子]教來武藝高,止不過提鈴喝號。”

提鈴(提铃),◆古時從傍晚至拂曉定時搖鈴,以示太平無事。○[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提鈴者,每日申時正一刻,并天晚宮門下鎖時,及每夜起更至二更三更四更之交;五更則自[乾清宮]門裏提至[日精門],回至[月華殿]門,仍至[乾清宮]門裏,其聲方止。提者徐行正步,大風大雨不敢避,而令聲若四字一句,‘天下太平’云云。”○《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文嫂]先開後門,呼喚[玳安]、[琴童]牽馬過來,騎上回家。街上已唱號提鈴,更深夜靜。”

塔鈴(塔铃),◆佛塔上的風鈴。○[明][周永年]《泖塔上作》詩:“塔鈴譯佛語,簷鳥調天風。”○[袁枚]《隨園詩話》卷二引[藜村]《雞鳴棣訪友》詩:“欲辨[六朝]蹤,風亂塔鈴語。”

訟鈴(讼铃),◆舊時為了表示願意聽取人民的冤情,懸於官府大門外,讓上訴者敲擊的鈴。○[宋][強至]《送宣州太守沈司封》詩:“訟鈴閒郡閣,吟筆動江樓。”

說鈴(说铃),◆指瑣屑的言論。○[漢][揚雄]《法言‧吾子》:“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李軌]注:“鈴,以喻小聲。猶小說不合大雅。”

盤鈴(盘铃),◆樂器名。○《新唐書‧回鶻傳下‧黠戛斯》:“樂有笛、鼓、笙、觱篥、盤鈴。戲有弄駝、師子、馬伎、繩伎。”

鳴鈴(鸣铃),◆1.振鈴使發聲。○《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孫詒讓]正義:“恐雞人所呼未遍聞,故車人復鳴鈴和之以警戒眾。”◆2.指鵓鴿鈴。○[宋][范成大]《自晨至午起居飲食皆以墻外人物之聲為節戲書四絕》之一:“已被兩人驚夢斷,誰家風鴿鬥鳴鈴?”[周汝昌]注:“《四朝聞見錄》:‘東南之俗,以養鵓鴿為樂……寓金鈴於尾,飛而颺空,風力振鈴,鏗如雲間之珮。’[杭州]至有專賣鵓鴿鈴為業者。”

棉鈴蟲(棉铃虫),◆棉花的主要害蟲。雌蛾褐色或黃褐色,雄蛾灰褐色。前翅有兩個暗褐斑紋,後翅灰黃,邊緣有一黑色寬帶。幼蟲身體細長,一般為綠色或褐色,有斑紋。蛹赤褐色。幼蟲鑽入棉花蕾鈴中為害,也危害茄類、禾穀類等多種作物。◆补证条目■棉花的主要害虫。雌蛾褐色或黄褐色,雄蛾灰褐色。前翅有两个暗褐斑纹,后翅灰黄,边缘有一黑色宽带。幼虫身体细长,一般为绿色或褐色,有斑纹。蛹赤褐色。幼虫钻入棉花蕾铃中为害,也危害茄类、禾谷类等多种作物。○莫言《白棉花》:“棉花这东西特喜欢招虫,什么蚜虫、红蜘蛛、造桥虫、象鼻虫、棉铃虫,简直是虫出不穷。”

棉鈴(棉铃),◆棉花的果實,初長時形狀像鈴,故稱棉鈴。◆补证条目■棉花的果实,初长时形状像铃,故称棉铃。○苏童《我的棉花,我的家园》:“坐在竹筏上的人打捞着水面上的每一朵棉铃,它们湿漉漉地堆在箩筐里。”

門鈴(门铃),◆安裝在門內的鈴。鈴鍵在門外,用來從門外喚人開門。近現代通常裝置的是電鈴。○[唐][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九:“初當授衣假,無吏挽門鈴。”○[巴金]《靜夜的悲劇》:“她伸出那只戴着漂亮手套的手去拉門鈴。”

馬鈴瓜(马铃瓜),◆西瓜之一種。○《文匯報》1980.7.5:“馬鈴瓜栽培面積也越來越少。”

馬鈴(马铃),◆繫在馬身上的鈴鐺。○《初刻拍案驚奇》卷九:“那管門的老院公,聽見牆外有馬鈴響,走出來看,只見這一個騎馬郎君,呆呆的對牆裏觀看。”○[劉紹棠]《漁火》第四章:“馬鈴聲聲,[馬名騅]和[高鯉]飛騎進門。”○[艾蕪]《山峽中》:“午後,在江流的澎湃中,迸裂出馬鈴子連擊的聲響……久無人行的索橋那面,從崖下轉下來一小隊人,正由橋上走了過來,為首的一個胖傢夥,騎着馬,十多個灰衣的小兵,尾在後面。”

鸞鈴(鸾铃),◆1.車鈴的一種。○[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禮》云:行,前朱雀。或謂朱鳥者,鸞鳥也。前有鸞鳥,故謂之鸞。鸞口銜鈴,故謂之鸞鈴。今或為鑾。事一而義異也。”◆2.繫在馬身上的響鈴。○《三國演義》第五回:“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水滸傳》第一○九回:“鸞鈴響處,約有三十餘騎哨馬,都戴青將巾,各穿綠戰袍,馬上盡繫着紅纓,每邊拴掛數十箇銅鈴。”○《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正得寫‘亭’字起,聽得鸞鈴響……果然[王秀才]騎了高頭駿馬,瞬息來到亭前。”

鈴子香(铃子香),◆亦稱“鈴鈴香”。◆古稱蘭蕙。唇形科宿根草本植物。秋天葉腋間開花,淡紅紫色,有香氣。○[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藥議》:“[唐]人謂之鈴鈴香,亦謂之鈴子香,謂花倒懸枝閒如小鈴也。”

鈴子(铃子),◆1.鈴鐺。○《水滸傳》第四九回:“只聽得拽鈴子響,[樂和]道:‘甚麼人?’”◆2.鈴子香的花。○[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藥議》:“至今京師人買零陵香,須擇有鈴子者。鈴子,乃其花也。”參見“鈴子香”。

鈴齋(铃斋),◆古代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唐][韓翃]《贈鄆州馬使君》詩:“他日鈴齋內,知君亦賦詩。”○[宋][范仲淹]《依韻答賈黯監丞賀雪》:“鈴齋賀客有喜色,飲酣歌作擊前籌。”○[宋][柳永]《早梅芳》詞:“鈴齋少訟,宴館多歡。”

鈴語(铃语),◆檐鈴的聲音。語本《晉書‧藝術傳‧佛圖澄》:“又能聽鈴音以言吉凶,莫不懸驗。”○[元][吳師道]《次韻許可用參政從幸承天護聖寺是日升左丞》:“瓦光浮璀璀,鈴語振鏘鏘。”○[元][薩都剌]《和友人游鶴林韻》:“竹院東風僧未歸,落日樓臺自鈴語。”○《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清][蔣莘]《游古寺》詩:“磬聲流樹杪,鈴語繞簷牙。”

鈴醫(铃医),◆舊時游走各處,手搖串鈴召喚病家治病的醫生。又稱走方郎中。

鈴軒(铃轩),◆即鈴閣。○[宋][蘇轍]《次韻毛國鎮趙景仁唱和三首一贈毛一贈趙一自詠》:“治劇從容緩策銜,鈴軒無事日清談。”參見“鈴閣”。

鈴下(铃下),◆1.指侍衛、門卒或僕役。○[漢][應劭]《漢宮儀》:“太常駕四馬,主簿前車八乘,有鈴下、侍閣、辟車、騎吏、五百等員。”○[晉][干寶]《搜神記》卷七:“[王敦]在[武昌],鈴下儀仗生花。”○《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元年》:“[布]([呂布])屯[沛城]西南,遣鈴下請[靈]([紀靈])等。”○[胡三省]注:“鈴下,卒也,在鈴閣之下,有警至則掣鈴以呼之,因以為名。”◆2.太守的敬稱。○[明][王志堅]《表异錄‧職官》:“[唐]稱太守曰節下,又云鈴下,又云第下。”

鈴網(铃网),◆指僧尼在鈴、鐸之類響器的伴奏之下誦經。○[章炳麟]《建立宗教論》:“而拙者震於功德莊嚴,怳忽如聞鈴網之聲,如見曼陀羅華之色。”

鈴索(铃索),◆1.繫鈴的繩索。○[唐]制翰林院禁署嚴密,內外不得隨意出入,須掣鈴索打鈴以傳呼或通報。○[唐][韓偓]《雨後月中玉堂閑坐》詩:“夜久忽聞鈴索動,玉堂西畔響丁東。”○[宋][范成大]《曉起》詩:“窗明驚起倒裳衣,鈴索頻搖定怪遲。”○[明][文徵明]《翰林齋宿》詩:“鈴索無風塵土遠,始知仙署逼金鑾。”◆2.引申指警報、邊警。○[元][胡助]《灤陽十詠》之十:“身遇太平鈴索靜,題名篆畢又南還。”

鈴馬(铃马),◆繫有鈴鐺的馬匹。○[清][姚燮]《雙鴆篇》:“日高聽鈴馬,鈴馬轔轔過樓下。日落聞行車,行車卻向東南馳。”

鈴鈴香(铃铃香),◆見“鈴子香”。

鈴吏(铃吏),◆隨從護衛人員。○[宋][范正敏]《遯齋閑覽‧人事》:“見鈴吏擎生肉二盤,一置倅前,一置客前。”

鈴蘭(铃兰),◆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橢圓形,開鐘狀小花,向下垂,形狀像鈴,白色。結漿果,紅色,球形,可以入藥。

鈴箭(铃箭),◆響箭。○[明][沈榜]《宛署雜記‧駕相》:“銅牌為信,鈴箭為警。”

鈴架(铃架),◆[唐]代兵營的戒嚴、報警設施。其法是:在圍在營房四周的木架上掛鈴,當敵人接觸它時會發出響聲,以便禁戒、迎戰。○《資治通鑒‧唐昭宗天復二年》:“[朱全忠]穿蚰蜒壕圍[鳳翔],設犬鋪、鈴架以絕內外。”○[胡三省]注:“鈴架者,繞營設架,掛鈴其上,敵來觸之則鳴。”

鈴鼓(铃鼓),◆1.一種打擊樂器。鼓框扁平,木製。一面蒙獸皮,周圍嵌以若干小銅鈴。演奏時,左手執鼓,懸空搖動,或用右手指、掌擊之;用右拇指搓奏,可得震音。用於管弦樂隊。◆2.鈴和鼓。○《三國志‧魏志‧韓傳》:“又諸國各有別邑,名之為蘇塗。立大木,懸鈴鼓,事鬼神。”

鈴閣(铃阁),◆亦作“鈴閤”。◆指翰林院以及將帥或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晉][干寶]《搜神記》卷七:“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鈴閣之間,言威儀之富,榮華之盛,皆如狂花之發,不可久也。”○《晉書‧羊祜傳》:“﹝[羊祜]﹞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披甲,鈴閤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唐][韓翃]《寄裴鄆州》詩:“官樹陰陰鈴閣暮,州人轉憶白頭翁。”○[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史料二‧勞文毅公善居危城》:“﹝[文毅公]﹞遂入城蒞總督任,終日閉鈴閣,以示無事。”

零鈴(零铃),◆詞牌名。即《雨淋鈴》。○[清][顧貞觀]《柳初新》詞:“當日別離無據,知他可憶長亭語,《零鈴》唱罷酒醒殘月,只在踏青歸處。”參見“雨淋鈴”。

九子鈴(九子铃),◆古代宮殿、寺觀風檐前或帷帳上掛的裝飾鈴,用金玉等材料製成。○《西京雜記》卷一:“﹝[昭陽殿]﹞上設九金龍,皆銜九子金鈴。”○《南史‧齊廢帝東昏侯紀》:“[莊嚴寺]有玉九子鈴,[外國寺]佛面有光相,[禪靈寺]塔諸寶珥,皆剝取以施[潘妃]殿飾。”○[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箴戒》:“[齊武帝]內殿則張帷雜色錦旗帳,帳之四角為金鳳凰,銜九子鈴。”○[唐][李商隱]《齊宮詞》:“[梁臺]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清][吳偉業]《讀史有感》詩之六:“為掣瓊窗九子鈴,君王晨起婕妤醒。”

警鈴(警铃),◆1.報警用的鈴;亦指報警的鈴聲。○[艾蕪]《百煉成鋼》第二十章二:“裝入機在走道上,轉來轉去,不斷地響着警鈴。”○[陸俊超]《驚濤駭浪萬里行》:“為了從暴風駭浪裏奪回我們社會主義的財產,我立即發出戰鬥的警鈴。”◆2.法庭上用以警眾的鈴。○[舒群]《少年chén女》:“我再度仿效法庭審判長,晃晃拳頭--搖響‘警鈴’,加以制止;而她以原告人的身份,不肯誠服。”

金鈴子(金铃子),◆昆蟲名。形狀略像蟋蟀,但小得多,黃褐色,帶金光,善於跳躍。雄的前翅長,能互相摩擦發出好聽的聲音。

金鈴(金铃),◆1.金屬製成的鈴。○《西京雜記》卷一:“﹝璧帶﹞上設九金龍,皆銜九子金鈴,五色流蘇。”○[前蜀][韋莊]《貴公子》詩:“金鈴犬吠梧桐院,朱鬣馬嘶楊柳風。”○《宋史‧儀衛志六》:“﹝氅﹞今制有青、緋、皂、白、黃五色,上有朱蓋,下垂帶,帶繡禽羽,末綴金鈴。”○《紅樓夢》第五三回:“金鈴玉珮微微搖曳之聲。”◆2.菊花品種名。○[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龔騫]《九秋》詩:“金鈴搖斷粉函欹,湘簾夜壓玉蠅飛。”◆补证条目■菊花品种名。○宋孔平仲《对菊有怀郎祖仁》诗:“庭下金鈴菊,花開已十分。”

解鈴須用繫鈴人(解铃须用系铃人),◆見“解鈴還須繫鈴人”。

解鈴繫鈴(解铃系铃),◆見“解鈴還須繫鈴人”。

解鈴還須繫鈴人(解铃还须系铃人),◆[宋][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繫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見[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三。後因以“解鈴須用繫鈴人”、“解鈴還須繫鈴人”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須由誰去解決。○[明][王錂]《春蕪記‧忤奸》:“常言道:解鈴須用繫鈴人。當初是他兩個說他進去,如今依先要這兩個說他出來。”○[清][華生]《滇越鐵路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責有攸歸,義無旁貸。”亦作“解鈴還是繫鈴人-解鈴還是繫鈴人”。○《紅樓夢》第九十回:“心病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繫鈴人。”亦省作“解鈴繫鈴”。○[方靖四]《致胡適書》:“正因為是偉人,才有勇氣糾正自己的錯誤,而此種糾正自己錯誤之舉,將博得舉世的同情,則所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解鈴繫鈴’,我們對先生寄以功窮的希望!”◆补证条目■○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衆何不道:‘繫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事亦见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后因以“解鈴還須繫鈴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须由谁去解决。○郑振铎《风涛》:“但求老兄台在景逸先生前善为一言!小弟感恩不浅!解铃还须系铃人。小弟胸中雪亮。老兄台若肯高抬贵手,小弟决不是忘恩之徒,将来或有足供老兄台驱使之处!”

解鈴還是繫鈴人(解铃还是系铃人),◆見“解鈴還須繫鈴人-解鈴還須繫鈴人”。

解鈴(解铃),◆比喻解決糾紛、困難。○[清][李漁]《慎鸞交‧計竦》:“老年兄,你解鈴勝似繫鈴高,惠重叨。”○[郭沫若]《蒲劍集‧屈原考》:“我自己補充的一個證據,由我自己來解鈴吧。”參見“解鈴還須繫鈴人-解鈴還須繫鈴人”。

劫初鈴(劫初铃),◆佛教傳說成劫之初[善順菩薩]所拾之閻浮金鈴。○[宋][黃庭堅]《贈王環中》詩:“囊中收得劫初鈴,夜靜月明獅子吼。”○[任淵]等注:“《寶積經》云:[善順菩薩]得劫初時閻浮金鈴,於四衢中高聲言:‘此捨衛中誰最貧窮,當以此鈴而施與。’時有耆舊[最勝]長者云:‘我於此城最為貧窮,可施與我。’菩薩曰:‘汝非貧者,有[波斯匿王]最為貧者,而施與之。今齎此鈴願以相奉。’復說偈言:‘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者,名為最貧人。’”

繫鈴解鈴(系铃解铃),◆[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三:“[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易之。○[法眼]獨契重,[眼]一日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師曰:‘繫者解得。’”後因用“繫鈴解鈴”比喻誰惹出來的問題由誰去解決。○[清][昭槤]《嘯亭雜錄‧王述庵書》:“倘執事以繫鈴者解鈴,則日月之更,民皆仰之矣。”○《黃繡球》第五回:“我不妨和他見了面,窺察他的神氣語意,如果事由他起,則繫鈴解鈴,原須一人。”

火鈴(火铃),◆1.道士所用的法器。○[唐][皮日休]《入林屋洞》詩:“腰下佩金獸,手中持火鈴。”◆2.道教亦借指人體中膽邊的肉珠。○《黃庭內景經‧膽部》:“雷電八振揚玉旌,龍旂橫天擲火鈴。”◆补证条目■道士用的法器。○清王士禛《观音岩》诗:“金獸佩腰間,火鈴前後隨。”○惠栋注引《云笈七籤》:“凡欲修行,上願佩神虎金虎符,豁落七元;流金火鈴,消魔隱咒,威制萬靈。”

花鈴(花铃),◆指用以驚嚇鳥雀的護花鈴。○[清][梁清標]《轆轤金井》詞:“鬥草平蕪,逞芙蓉雙頰,花鈴暗掣,蚤驚見綠楊飛雪。”

護鈴(护铃),◆見“護花鈴”。

護花鈴(护花铃),◆為保護花朵驅趕鳥雀而設置的鈴。○[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花上金鈴》:“至春時,於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繫於花梢之上。每有鳥鵲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蓋惜花之故也。”○[梁啟超]《國產之保護及獎勵》:“好像栽花的插些籬笆,掛些護花鈴,令那嫩芽不受摧殘。”○[楊錫章]《澆花罐》詩:“抱此冰心何所往?來生化作護花鈴。”亦省作“護鈴”。○[梁啟超]《蝶戀花‧感春》詞:“早識護鈴成漫約,餘英悔不春前落。”◆补证条目■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元吴存《明皇倚杨妃菊为严氏赋》诗:“憑誰爲繫護花鈴,莫遣銜花怨麋鹿。”

和鈴(和铃),◆古代車鈴。和在軾前,鈴在旗上。○《詩‧周頌‧載見》:“龍旂陽陽,和鈴央央。”○《左傳‧桓公二年》:“鍚鑾和鈴,昭其聲也。”○[杜預]注:“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鳴聲。”○[孔穎達]疏:“和亦鈴也。以處異,故異名耳。”○《太平御覽》卷三五九引[晉][傅玄]《良馬賦》:“結以輕軒,節以和鈴。”

合歡鈴(合欢铃),◆古代婚禮中所用的鈴。取其音聲和諧以象徵夫婦和睦。參閱《通典‧禮十八》引[漢][鄭眾]《婚禮謁文贊》。

含鈴子(含铃子),◆楝實的別稱。○[清][厲荃]《事物异名錄‧藥材下‧木類》:“《爾雅翼》:楝實如小鈴,名金鈴子。俗謂之苦楝,亦曰含鈴子。”

蜂鈴(蜂铃),◆菊花名。○[宋][劉蒙]《菊譜‧蜂鈴》:“蜂鈴開以九月中,千葉深黃,花形圓小而中有鈴,葉擁聚蜂起,細視若有蜂窠之狀,大抵此花似金萬鈴,獨以花形差小而尖,又有細蕊出鈴葉中,以此別爾。”

風鈴(风铃),◆殿閣塔檐的懸鈴,風吹發出響聲,故稱。○[唐][元稹]《神麴酒》詩:“遙城傳漏箭,鄉寺響風鈴。”○[清][李漁]《慎鸞交‧心歸》:“最奇的是橫階塔影,在平地上振響風鈴。”徐遲《哥德巴赫猜想‧祁連山下》:“現在,能發出聲音的只有風和大雄寶殿樓閣上的風鈴叮噹。”

梵鈴(梵铃),◆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所懸的鈴鐸。○《紅樓夢》第五十回:“鏤檀鍥梓一層層,豈係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電鈴(电铃),◆利用電磁原理,通電後使鈴發出音響信號的裝置。○[茅盾]《子夜》二:“他把擬好了打給省政府請兵的電稿給[竹齋]過目,就去按背後墻上的電鈴。”

盜鈴掩耳(盗铃掩耳),◆同“盜鍾掩耳”。◆[清][傷時子]《蒼鷹擊‧戕藩》:“你看他盜鈴掩耳欺天下,賣國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亦省作“盜鈴”。○《解放日報》1982.8.24:“盜鈴舊伎倆,警惕新陰謀。”

盜鈴(盗铃),◆見“盜鈴掩耳”。

串鈴(串铃),◆1.用中空的金屬環,內裝金屬丸,套在手上搖動發聲的響器。舊時走江湖給人算命、看病的人常用以招攬顧客。○《老殘游記》第一回:“來了一個搖串鈴的道士,說是曾受異人傳授,能治百病……[老殘]就拜他為師,學了幾個口訣,從此也就搖個串鈴替人治病糊口去了。”◆2.連貫成串的鈴鐺。○[舒展]《復婚》:“三匹棗紅馬全挂着彩綢子和串鈴。”

車鈴(车铃),◆安裝在自行車、人力車等上面的鈴。○[李瑛]《紅柳集‧包頭鋼鐵大街的清早》:“車鈴響,汽車叫,鋼鐵大街正是清早,幾十里的路面黑壓壓,賽過[黃河]萬里濤。”

寶鈴(宝铃),◆1.寺廟中懸掛的鈴。○[南朝][梁簡文帝]《大愛敬寺剎下銘》:“珠幡轉曜,寶鈴韻響。”○《大方便佛報恩經‧論議品》:“有七寶塔,從地踊出住在空中,無數幢幡而懸其上,百千寶鈴不鼓自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2.道教稱泥丸宮[太一真君]的流火之鈴。相傳此鈴能驅邪惡,滅萬殃。○《雲笈七籤》卷五十:“流火之鈴者,無質而赤光,動之聲聞十萬里,蓋[上清]中[太一真人]寶鈴也。”

百子鈴(百子铃),◆古代車上所繫的一種成串的鈴。○[晉][王嘉]《拾遺記‧魏》:“帝([魏文帝])以文車十乘迎之,車皆鏤金為輪輞,丹畫其轂,軛前有雜寶為龍鳳,銜百子鈴,鏘鏘和鳴,響於林野。”○[唐][司空曙]《和耿拾遺元日觀早朝》:“門響雙魚鑰,車喧百子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