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狂犬病日。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病猫及病狼等肉食动物。
人被患病动物抓、咬伤后,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少数患者也可因眼结膜被病兽唾液污染而患病。
1.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
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即狂躁型与麻痹型,最终死于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
狂犬病潜伏期多数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该时期几乎无任何临床表现,故高风险动物暴露后,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
2. 传播途径
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犬、猫等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蝙蝠)。
- 猪、马、牛、羊、骆驼等家畜并非狂犬病储存宿主,但可感染发病,但其传播狂犬病风险较低;
- 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极少感染狂犬病;
- 禽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如蜥蜴、蛇、龟鳖)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动物通过相互撕咬而传播病毒,人感染的常见方式为有被发病动物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包括新鲜或尚未愈合的伤口)或黏膜(包括完整的黏膜,如口腔、会阴等)接触发病动物的唾液和分泌物。
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约占95%;其次为猫,占5%左右。
人受感染后并不是全部都会发病,被病犬咬伤而未作预防注射者约15%~20%发病,被病狼咬伤者约50%~60%发病。
病毒进入人或兽体后侵入末梢神经,再沿周围神经的轴索向中枢神经作系统(大脑)扩散,在大脑灰质内大量繁殖,再沿神经下行到肺、鼻粘膜、唾液腺、角膜、皮肤等部位。
3. 治疗方式
对于狂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发病死亡率近100%,患者一般于7~10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预防重于治疗。
被狂犬病动物或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后需如何处理呢?
首先,如果有伤口,无论出血与否都需要立即用20%的肥皂水,低压反复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
伤口较深者需导管伸入,以肥皂水持续低压灌注清洗,力求去除含有病毒的污物(如动物的唾液、泪水等),挤出污血。
是否需缝合伤口需由专业医生综合权衡,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其次,尽快到就近设有犬伤门诊的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并根据专业医生判断是否同时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强调:即便是被接种过狂犬疫苗的宠物猫狗咬伤后也要尽快到就近的医院接种狂犬疫苗。
4. 预防方式
①不要无保护措施接触流浪猫、流浪狗等,对家养宠物猫、狗须按动物接种规范接种狂犬疫苗;
②避免人与宠物过于亲密接触(如亲吻、被舔舐、激烈嬉戏等);
③对于高危人群(长期有可能接触病兽者:狩猎者、兽医、驯养员等)建议伤前注射疫苗以产生主动免疫;
④可疑动物暴露后必须注射狂犬病疫苗。
5. 如何注射疫苗?
狂犬疫苗不是每个医院都有,只有设有犬伤门诊的医院或当地疾控中心可以注射。正确预防注射如下:
(1)主动免疫
①暴露前预防接种
对未咬伤的健康者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按0、7、28天注射3针,一年后加强一次,然后每隔1~3年再加强一次。
②暴露后免疫接种
一般被咬伤者
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针,共5针,成人和儿童剂量相同。
严重咬伤者(头面、颈、手指、多部位3处咬伤者或咬伤、舔触黏膜者),除按上述方法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应于0天、3天注射加倍量。
(2)被动免疫
创伤深广、严重或发生在头、面、颈、手等处,评估咬人动物确有患狂犬病的可能,则应立即注射狂犬病血清,该血清含有高效价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狂犬病病毒,应及早应用,伤后即用,伤后一周再用几乎无效。
温馨提示:狂犬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救,因此预防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殷文武,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07):668-679.
2.王传林,等.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历史及现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 13(11):109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