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要求是否尽量满足,孩子提出要求我们该满足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7:09:30

一项针对20多所中小学孩子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在学校,最能让你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46.19%的孩子选择“有一帮好朋友”,21.07%的孩子选择了“考试取得好成绩或在竞赛中取胜”。

由此可见,孩子有多么渴望融入群体。

然而,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一样,有人受欢迎,也有人被忽视,甚至被排挤。

前不久有一则新闻,一名女童星,因在学校被同学孤立和精神欺凌,不堪压力,跳楼自*。

哪些孩子在学校容易受排斥?也许,我们可以从一些儿童真人拍摄的纪录片中找到答案。

孩子有要求是否尽量满足,孩子提出要求我们该满足吗(1)

第一类:缺少社交实践机会的孩子

幼儿园生活纪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孩子许家润,内向慢热。

刚入园时,其他小朋友围在一起玩耍,他则害羞地躲在一边。后面,他鼓足勇气试图加入,却无意坐了他人的凳子,大家都叫他“出去”。他委屈地跑开了,哭着要找姥姥。

导演问小朋友,他们都说不喜欢许家润,因为他太小气,老是哭。

采访他的家庭,许家润主要是由姥姥、姥爷养育,平日很少和同龄孩子一起玩。

孩子内向怯懦,除了先天气质,还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人际交往,本质是一种能力。父母若想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给予孩子大量的实践机会,也需要给孩子传授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如何主动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养育者若忽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孩子在面临同龄人时,虽然内心渴求融入,外在呈现却是手足无措,害羞逃避。

孩子有要求是否尽量满足,孩子提出要求我们该满足吗(2)

第二类:缺少父母言传身教的孩子

《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有一个孩子叫于子烁,在玩丢骰子游戏时,表现如“熊孩子”。

游戏规定扔到6可以拿一颗糖,但他玩了一会就试图作弊,悄悄把骰子翻成6,后面更是骰子都不扔,直接伸手去抓糖,引发其他孩子的抗议和不满,大家都不愿意再和他玩了。

孩子随意破坏规则,势必引发周围人的嫌弃和反感;反之,讲规则、懂得考虑他人感受的小朋友,在群体中会更受欢迎。

工作人员问于子烁为什么这么做,他说父母曾许诺,若他在幼儿园表现好就会有奖励,但却很少兑现,所以他也可以随心所欲。

于子烁父母平日也会告诫孩子要守规则,好好和他人相处。然而,“⾝⾏⼀例,胜似千⾔。”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父母的自身表现。

父母若希望孩子懂礼守规,就不要带着孩子插队、闯红灯;若希望孩子信守承诺,自己就不要言而无信;若想让孩子受欢迎,则先学会尊重同理孩子。

孩子有要求是否尽量满足,孩子提出要求我们该满足吗(3)

第三类:被父母无限纵容的孩子

英国纪录片《孩子的小宇宙》中,有一个小女孩叫伊芙丽,她性格霸道自我,强抢他人玩具,不愿分享树屋。进幼儿园不久,就被其他小朋友排挤,孤立在群体之外。

伊芙丽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备受宠爱,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也是尽量满足,因此养成了骄纵霸道的“公主”性格。

她父母认为:孩子霸道强势,至少不会被欺负。

但是,这类表面好像不会吃亏的孩子,实际上最容易被孤立排斥,这对孩子心理健康非常有害。毕竟,孩子不是孤岛,只和父母打交道。

而且,根据数据统计研究,遭受社交创伤的高风险群体,就是被排挤的孩子。

孩子有要求是否尽量满足,孩子提出要求我们该满足吗(4)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爱孩子,不该只是一味宠溺,而是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其更受欢迎。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指出:“在孩子性格的养成过程中,关键是父母的教养风格。”

父母要留意观察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如果发现其不好的行为模式,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纠正。

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以及和孩子的互动中,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如何和他人打交道。

正如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中提及的观点:每个人只要处理好两种关系,就能与世界从容相处。这两种关系是: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后者是前者的投射。

家庭教育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一生,父母谦逊友善、会沟通,孩子才能在和父母相处时,潜移默化中习得和他人和谐相处之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