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俗话还说“夫妻上辈子是冤家”。如此说来,找一个同行做伴侣岂不是“冤冤相报”不能了了吗?
文 | 素华
“同行最不宜结婚,因为彼此是行家,谁也哄不倒谁,丈夫不会莫测高深地崇拜太太,太太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础就不牢固。”作家钱钟书在《围城》里写的这段话,的确不无道理。英国心理学协会对于同行夫妻的一项研究,甚至得出了看起来“自相矛盾”的两个结论:
“和伴侣工作相近,意味着工作话题更有可能‘外溢’到家庭生活中,从而威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也有证据表明另一半是同行也是有益的,因为这会增进双方对工作环境的相互了解,在有压力的时候给予支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两种结论似乎各有道理……
夫妻是同行,处处都是雷
“要我说,千万不要找同行结婚啊,不然会隔三岔五地吵架甚至人身攻击。”顾玉娅和老公闫志强是大学同学,学的都是会计专业。大学毕业后,两人做了一段时间的同行。“那几年真是鸡飞狗跳,幸好他后来跨界做其他行业了,不然,我们现在很可能不在一起了。”顾玉娅觉得“夫妻同行,处处都是雷”。
大四下学期,顾玉娅就与一家公司签约做财务工作。男友闫志强是学生会干部,品学兼优的他本来有机会进银行,但他觉得4年专业不能浪费,坚持应聘到一家企业做财务,说要锻炼自己。两人的工作单位都不错,恋爱也谈了好几年了,上班不到两个月,他们就领证了。
结婚第一年,小两口就经常因为工作闹矛盾。顾玉娅细致谨慎,喜欢照章办事,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的工作方式。闫志强恰好相反,他极富挑战和创新意识,喜欢在工作上创新,还利用节假日做另一家小公司的兼职会计。这让顾玉娅非常不能接受,总担心老公会在工作上出差错,财务工作就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同在一个行业,但工作方式和理念完全不同,吵架在所难免。闫志强动不动就教育顾玉娅甚至鄙视她,说她注定就是小职员的命。她则觉得他迟早要出事儿。
最终,闫志强在工作上惹了个大麻烦。公司年度审计时,他对账目进行了创新性的梳理和调整后,发现和之前的完全对不上了。如果重新做的话,至少要一个月。顾玉娅知道后主动帮忙,两个人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终于把账目重新做好了。
“我帮了他大忙,他不但不感激,还一如既往地说我死板,只能一辈子做小会计。幸好一年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这行,转行做其他的去了。”顾玉娅说,有的夫妻同行是互相鼓励和帮助或者暗地里比赛,但她和丈夫是谁都不服谁,总想对对方的工作指手画脚。
他们曾认真地讨论过,如果两个人只是同事,就会觉得对方的工作方式是OK的,不会越界指手画脚。正因为是夫妻,才会忍不住打着“我这也是为你好”的旗帜帮倒忙。
很多人选择另一半时,都常说决不找同行。其实,从经济学角度讲,这倒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因为俗话说“鸡蛋不能放进同一个篮子里”,夫妻同在一个行业,难免受行业影响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和同行做伴侣没有任何神秘感,不容易产生崇拜感。51岁的孙聚德说,他博士毕业留校任教,40多岁就评上了教授职称,同事和学生都非常崇拜他。但同为大学教授的妻子不以为然,因为她自己很成功,觉得孙聚德的成就一般般。“不过也好,老婆大人时刻提醒我就是个普通人,不管在外面多受尊敬,回到家照样能放低姿态,做一个丈夫和父亲该做的事。”好在孙聚德能逆向思维,没把妻子的不在意放在心里。
采访中也有一少部分人表示,不想找同行结婚的主要原因,是自己非常了解本行业的一些负面特质和潜规则。所以宁愿对方的工作比自己差甚至无业,也不想找同行结婚。
同行夫妻挺好的
在20世纪,同行夫妻是很多中国夫妻的基本模式。大家都在一个单位,知根知底。现在这种现象在某些行业也比较普遍,比如教师、医生、公务员中就有很多同行是夫妻,商界也有很多是夫妻一起打拼,这些人在工作上相互帮助、相得益彰,生活中互相理解、相濡以沫。两个人在同一行业,就会熟悉对方的工作甚至是思维模式,不至于因为处于不同行业而缺少共同语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同行夫妻都感叹在同一个行业,让他们拥有了更契合幸福的婚姻。陈晓旭大学毕业后,陆续在报纸、杂志、网站做了十几年记者。她的先生张国栋也是媒体人,是陈晓旭第一家工作单位的同事。
两人曾一起共事6年之久。张国栋后来去了一家出版社,夫妻俩在各自的单位里都做得很好,以差不多的速度晋升,彼此也给予了很多帮助,因此两人被相识的人称为媒体圈的“神雕侠侣”。
前几年新媒体兴起,陈晓旭想辞职做个人公众号,张国栋大力支持,还和她一起商量做什么内容更好。辞职后,陈晓旭的事业很快就做起来了,但职业特点也决定她经常要熬夜加班,晚上不睡,早上不醒也成了常态。因为白天她要和广告客户约谈、回复读者的留言,即便不忙,陈晓旭白天也没有创作灵感,要在晚上熬夜写稿。和他们住在一起的婆婆有意见了,抱怨陈晓旭把好好的工作辞了,在家里不做家务,还天天睡懒觉。
换成其他夫妻,另一半可能会因为不理解而站在父母一头指责妻子。但张国栋没有,他不仅经常陪陈晓旭一起熬夜,还给她出点子、校对文章,甚至积极当她公众号的作者。张国栋还跟母亲解释陈晓旭的工作,让老人多理解担待。婆婆知道实情后,再也不让陈晓旭做家务了,还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有时候陈晓旭大半夜写完文章,感觉有的地方还有点儿不顺,或者为想不出好标题而发愁时,张国栋都会安慰鼓励,或者帮忙出主意。
“多亏老公支持,我才能一直坚持下来。我现在的成就,有他一半的功劳。”陈晓旭的粉丝都知道她有个“贤内助”,大家都亲切地叫张国栋“姐夫”,羡慕两人是工作和生活中的神仙眷侣。
优势互补,一起成长
同为教师的同行就更普遍了,这个行业接触外界的机会少,大家一毕业就当老师,所以大多也都内部“消化”了。“语文老师找体育老师,音乐老师找生物老师,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学校很普遍,多好啊,这些教师夫妻都很幸福。”刚刚结婚的“90后”老师庄珉珉说,她上师范的第一天就想好了将来一定要找个同行结婚。如今理想实现,她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同为医生的夫妻也不少,这个职业工作时间长,又经常值夜班,以医院为家,只有找同行才不会受埋怨。“其实我们上大学时,老师建议我们别找同行。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到时生了孩子,两个人都没时间管。工作后我先后谈了两个女朋友,但是对方都因为我工作太忙提出了分手。”今年39岁的外科医生全照力说,两段爱情的失败,让他下定决心找同行。他和妻子在同一家医院,是一对医生夫妻介绍的。两人谈了半年后就结婚了。
“很多人都觉得医生特好找对象,因为医院女护士很多,而且医生和护士结婚好像是最佳搭配。实际上,很多护士来医院时刚20岁出头,我们这些医生毕业时就快30岁了。年龄差距大、学历差距大不说,即使在同一个医院,医生和护士接触时间也不多。”全照力说。他和妻子都是医生,年纪相仿,也都有过和其他行业的人谈恋爱失败的经历,所以惺惺相惜,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在很多人看来,空姐是很多人理想的结婚对象。空姐苗苗却说:“我们这个行业就是表面风光,实际上特别辛苦。我每次飞国外航班,来回就是一周多,一般人还真受不了。社会上还有传言说乘务员和机长关系混乱,所以,结婚还是找同行的好。”很多航空公司都对同行夫妻有“优待”,比如夫妻可以捆绑排班。苗苗的老公是机长,在公司里他俩名字基本上绑在一块儿,排班都在一起,一起出国一周,一起回家休息一周,他们都觉得这样特别好。
夫妻是同行,更容易在事业上相互支持。比如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人都是建筑师,生活中也是无话不谈的知己。夫妻俩留学期间,林徽因有时绘图作业画到一半就跑出去玩儿了,梁思成也不责怪,而是坐下来帮妻子完成作业。当然梁思成忙不过来时,林徽因也会帮忙。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诺贝尔奖共908次授予个人,其中夫妻携手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就有5对:居里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女婿,这两对都是同行夫妻中的幸福楷模。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有3位,其中两位就是挪威科学家莫索尔夫妇。当夫妻双双获此殊荣时,无数网友纷纷留言称:“世上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拿诺奖。”
如此看来,同行夫妻如果能互相帮衬、共同成长、优势互补,彼此的事业更容易齐头并进,双双达到巅峰。
一路同心,才是幸福婚姻的根本
找同行结婚,有人认为是给自己挖坑,有人却觉得是捡到宝。同行婚姻究竟好不好?其实在本质上和是否同行没有多大关系。
夫妻是同行,有很多优势。因为工作相同,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平时在生活中,两个人除了家务、育儿外,还能谈很多工作上的事儿,一方有需要或困难时,另一方不仅能理解还能实打实地帮上忙。
因为是同行,夫妻更容易成为知己,共同分担工作中的困惑,一起分析工作中的瓶颈,任何因为工作引起的烦恼或喜悦,都有一个人与你分担。这样的婚姻,想不幸福都难。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有伴侣的理解和帮忙,工作中更容易事半功倍。
同行夫妻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比如有的夫妻在探讨某个工作问题时,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觉得自己比对方更内行,好为人师显然是婚姻生活的大忌。当两个人因工作产生巨大分歧时,也极容易话不投机半句多,牵一发动全身,把工作上的情绪和不满带到家里,夫妻当然会吵架。
一些人在工作上很强势,不肯认输,这样的人一旦和伴侣探讨到工作上的问题,会立刻失去了妻子原本的温柔、丈夫原本的包容。如果恰好在单位受了气,则更容易迁怒伴侣,因为他想当然地认为对方是同行,理应无条件理解和支持自己。
同行夫妻容易相互理解,在对方有需要时,及时有效地提供业内信息和精神支持。但正因为同处一个行业,彼此没有行业秘密和新鲜感,更容易导致没有共同语言。因为一方还没开口,对方可能就会让他“闭嘴”。
在家庭社交方面,同行夫妻的社交“性价比”较高,因为夫妻任何一方认识的业内资源,都会理所当然地优先介绍给自己的伴侣。但有时候,客户或合作方会对夫妻同行有一些顾虑,担心和其中一方接触的信息,对方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伴侣。
在家庭事务方面,同行夫妻在忙碌的时候能够相互理解,不会怪对方只顾工作,不管家庭。但如果双方都很忙,家庭这个大后方就容易陷入没人管的状态,这时如果双方都推卸责任,都指着对方多分担的话,婚姻当然也容易出问题。
说到底,同行夫妻只代表在工作上,两个人有同样性质的工作内容而已,如果彼此都能珍惜这样的“缘分”,利用它的优点,克服其缺点,两个人就会彼此熟悉对方的工作,更懂得如何鼓励、开导和帮助对方,从而让婚姻之路越走越顺。
夫妻是同行,有喜也有忧。国外有研究表明:夫妻同行会威胁到两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同处一个行业,也能更好地增进双方对工作环境的相互了解,在任何一方有压力的时候,对方都能迅速有效地给予支持。
其实,真正爱一个人,我们就无法设限,年龄、地域、身高乃至职业,都不是婚姻幸福与否的前提。所以,与其纠结于找同行结婚能否幸福,还不如做到在对方需要时给予足够的支持,无论彼此从事的行业是否相同,其实都有必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设定一个必要的界限,认清婚姻的本质是爱和交流、理解和包容。
无论夫妻是否同行,所有幸福夫妻的秘诀,都是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及时沟通,懂得接纳并努力为家庭和睦和幸福去努力: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互相包容和扶持。当两个人的感情变得坚不可摧时,是不是同行,又有什么要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