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七自然段主要内容简短,将相和第7段四字概括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0:58:04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将相和”的故事是一个广为传颂的美谈。然而深挖下去会发现,这个故事里充斥着绵里藏针,甚至还暗藏着刀光剑影,可没有我们想当然的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将相和”中的主要人物只有两个:廉颇和蔺相如。

蔺相如本来身份极低,只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但他善于抓住机会,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盟”两件事中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很快就被赵惠文王重用,越级提拔为赵国“上卿”。上卿是赵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地位极高。

短短两年时间,蔺相如就完成了从寄人篱下到位高权重的华丽转身,不得不说这是职场中的一个奇迹。

将相和第七自然段主要内容简短,将相和第7段四字概括(1)

廉颇和蔺相如画像

廉颇是赵国名将,他勇冠三军,年少成名,很早就得到重用,根据时间推算,他在30岁左右的时候就成为了赵国的上卿,而这时的蔺相如不过是一个门客而已。我们都知道,廉颇是武将,武将能被拜为上卿,足见他是一个文武全才。

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想必廉颇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但蔺相如的越级提拔,却令廉颇很是不爽,为什么呢?因为同为赵国的上卿,蔺相如却后来居上——“位在廉颇之右”,按今天官场上的话来说,就是“排名在廉颇之前”

对这种人事安排,廉颇岂会善罢甘休,于是他放出话去:“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靠自己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他蔺相如有什么本事,无非是呈一呈口舌之劳而已。以他的功劳,怎么能排在我前面。况且,蔺相如之前地位低下,这么快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了,我不齿与他同列,要是让我见到他,一定当面羞辱他。”

将相和第七自然段主要内容简短,将相和第7段四字概括(2)

廉颇画像

廉颇的话很快就传到了蔺相如的耳中。廉颇已经放出话来了,蔺相如是怎样拆招的呢?

蔺相如很聪明,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他称病不出,不与廉颇争斗。外出时,即便远远的碰见廉颇,也总是避开他,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

或许在这个时候,很多的职场中人估计都会采取与蔺相如相背的做法——与廉颇针锋相对。但蔺相如偏偏不这么干,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与其针锋相对,不如绵里藏针;与其正面对抗,不如以退为进。

然而,蔺相如的门客认为他怂了,觉得跟着蔺相如混没什么出息,于是都想离开他。就在这个时候,蔺相如见时机已到,于是通过自己的门客向廉颇隔空喊话。

将相和第七自然段主要内容简短,将相和第7段四字概括(3)

蔺相如画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

(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仔细揣摩这段话,会发现它表达的含义真是太丰富了:以极具艺术的方式高度评价自己,让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在夸奖廉颇的同时,又在以极其隐晦的方式威胁廉颇,逼廉颇妥协。

其实,蔺相如这段绵里藏针的话,不仅是说给廉颇听的,更是说给整个赵国朝堂听的,尤其是说给赵王听的。

这段话之中,蔺相如首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按照蔺相如的说法,自己连秦王都不怕(廷斥之),怎么会怕廉颇呢(独畏廉将军哉)?我之所以避着他,是不想因我俩失和而导致赵国被秦国欺负啊!言外之意,我为赵国的大局着想,可以把私人恩怨放在一边。我的格局是不是很高?心胸是不是很宽广?相比之下,廉颇“因私废公”的做法就“小气”的多了。

将相和第七自然段主要内容简短,将相和第7段四字概括(4)

渑池会上,蔺相如连秦王都不怕

在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同时,蔺相如又来了一个大转弯:把廉颇夸了一番。蔺相如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秦国不敢欺负赵国,不就是因为我和廉颇的存在,这不是夸奖廉颇又是什么!蔺相如对廉颇的夸奖,既给了廉颇一个台阶下,又向廉颇抛出友好的“橄榄枝”,廉颇听了这话估计舒坦的很呢。更巧妙的是,蔺相如还顺带着夸了自己一番,言外之意是:我也不比你差,看似是在退,实际上是以退为进。

更狠的是,蔺相如在夸奖廉颇的同时,还以十分隐晦的方式对廉颇进行了威胁:“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蔺相如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你廉颇再不收敛,继续这样闹下去,我也只有奉陪到底,与你“共斗”了。如此一来,我们两个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而且,现在朝中所有人(自然也包括赵王)都知道是你先惹我的,你理亏在先,即便赵王追究起来,也是你的责任更大,结局一定比我惨,你自己看着办吧。

以上分析综合起来讲,蔺相如的话主要表达了六层意思:

1、你能力是强,对赵国也很重要。但我蔺相如也不差,对赵国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你,我排名在你之前,理所当然,你有什么不服的。

2、我不和你斗,是为大局着想,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不是因为怕你。

3、我是赵王提拔的,你这样做,针对的不仅是我,更是赵王,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4、你因私废公,破坏了赵国的团结,为大局着想,赵王一定支持我。

5、你赶快悬崖勒马,主动与我改善关系吧,不然我只有奉陪到底,到时候有你好看。

6、我也很想和你改善关系,但你理亏在先,得你主动才行,我一定接受。

将相和第七自然段主要内容简短,将相和第7段四字概括(5)

廉颇除了负荆请罪,没有其他路可走

蔺相如话里有话、绵里藏针,廉颇是一个聪明人,自然明白他这番话中表达的含义,也知道赵王一定会支持蔺相如。这样一来,自己是输定了,除了认错悔改,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除非不想在赵国混了。

于是,之后就有了廉颇的“负荆请罪”,有了蔺相如的“不计前嫌”,最终有了两人的“刎颈之交”,有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自然,也就有了赵国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政治氛围。这件事情的结局,得益最大,也最高兴的,应该是赵王。

我认为,正是因为廉颇十分清楚赵王会支持蔺相如,才不得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与其说是向蔺相如请罪,倒不如说是向赵王请罪。因此,推动“将相和”的关键人物,其实不是蔺相如,而是这个故事中根本没有露面的赵王。

从“将相和”的故事里可以看出,蔺相如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廉颇这样的狠角色在他面前,都不得不甘拜下风,向他负荆请罪。这也侧面说明,赵王越级提拔蔺相如为赵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还把他排在廉颇之前,的确是没有看错人。

可以说,极具识人眼光、善于驾驭群臣的赵王,才是这个故事背后最厉害最关键的人物。在“将相和”的故事里,赵王暗藏*机,蔺相如绵里藏针,廉颇被逼妥协,根本不是我们想当然的这么简单。我想,如果廉颇不妥协,迎接他的或许就是赵王的“刀光剑影”了。

文章就到这里,最后说句题外话:廉颇负荆请罪时应该在32岁左右,最多不会超过35岁。网络中很多图片把“负荆请罪”的廉颇画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 END --


参考资料:《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