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3PL,即非3PL,是名3PL。
时值岁末,论坛纷飞,前几天一个圆桌的议题——《3PL的困境与突破》映入眼帘,看来罗老师贩卖焦虑的玩法,也开始影响物流业了;当然,聊博一笑而已,焦虑贩卖给物流业者估计得滞销,毕竟后者天然产生焦虑且流量充足,溢出的部分,也在四处寻找变现的机会,全员焦虑,反而没什么可焦虑了。
3PL的路越来越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从需求端来看,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已过去,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趋同,客户也要求有颜值,有料道,可单项夺金,也要十项全能;从供应端来看,甲方的转型和乙方的穿透,加上不知道哪一方的跨界,让原本就艰难的3PL更难,要盘子没利润,要利润没盘子的时代,好歹是甘蔗还有一头甜,而如今,更多的是没盘子没利润,还争得头破血流。
想起几年前和一个同行聊起3PL的核心能力,大体应该包括标准化、网络化、集成化、产品化和信息化,现如今,这些都已然成为3PL的基本要素,接下来,3PL需要遵循何种演进路径,才能强势破局,脱颖而出?结合一点思考,抛砖如下:
路径1:从集成主板(3PL 资源)到即插即用(SaaS 业态专属服务商)
3PL的核心能力之一,便是资源整合,基于业务场景、社会资源、存量货源等要素,将离散的仓干配资源整合配置,籍此提高成本竞争力、服务可靠性和资源控制力;然而,“莫叹花开迟,只缘静发枝”,3PL的寻源、评估、导入和集成能力越强,被整合资源的集中度和运营水平就愈高,水涨船高的同时,静待赋能,而资本的介入,互联网玩法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持,使得这些资源独立服务的能力陡增,因缘和合之后,云仓、大车队、同城配等各式产品成型、成批、成网,与成本优化诉求强烈、去中间化意愿迫切的货主企业一拍即合,标段的颗粒化程度越来越细,甲方的直采占比越来越高。
上述情况或处萌芽,但建议3PL予以关注,经济盘整或下行期间,能说能写不如能干,省心省力首要省钱,3PL的破局路径之一,便是要从集成主板升级为即插即用,通过构建SaaS化的仓配系统,将运营know-how固化其中,确保正确地做事;同时,标准化接口协议并向各业态产品开放,结合甲方场景,实现资源的自组织和动态调优,或精益或敏捷,实现最优输出,从整合资源,包装上市演进为赋能资源,链接服务。
路径2:从静态库存 仓干配到动态库存 即时配送
库存是万恶之源,来自于不确定与不可控,新零售的内核是数字营销,海量消费数据清洗、应用后,可以洞见但无法对冲需求端的VUCA化,仍需供应端的积极应对,知行合一;同时,新零售演进至无界零售的标志之一,就是完成对人、货、场三大要素的重新解构与网状编排:会员营销与粉丝经济让用户参与产品迭代甚至成为产品的设计者;产品要有颜有料,共性与个性齐飞,爆款共长尾一色;全球效率第一的“货到人”体验催生极致的“人到货”场景营造。而人货的碰撞,无论是人到货还是货到人,均需要聚焦客户体验的多快好省求解最大公约数,传统的静态库存 仓干配模式负担重、反应慢、交付难,难以有效满足客户的需要和迅速响应客户的想要,需要考虑依靠大数据 云计算实现库存的定向投放,让库存以最经济的当量、最优化的路径、最合适的节拍流动,利用即时配送实现C端的敏捷交付,从我给啥用户买啥,我在哪用户在哪,逐步实现用户想啥我给啥,用户在哪我在哪。动态库存 即时配送的仓配模式和路由方式,商流数据为王,这点,电商物流天然具备优势,BC同仓喊了多年,3PL的know-how不简单,也不复杂,标准化与定制化好似量子纠缠,挑战着固化的心智模式,冲击了业力与积习,基因不好转,不如正心诚意,扬长避短。
路径3:从立场到串场
前不久朋友推荐了一本书,豆豆的《天幕红尘》,主人公叶子农睿智练达又不住凡尘,嘴边长挂一词“立场”,很是深刻。啰嗦两句,上古所用甲骨竹简,费工费料,笨重繁杂,故而是一字一义,譬如知/道,譬如消/化,譬如辅/佐,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达,字义的概念逐渐泛化为词义,但不时拆词咀嚼,还是相当有意思,或含玄妙,或藏机锋。回到立场一词,建议3PL不时问下自己,你立的什么场?是储运业态的各要素?是3PL?是客户?是聚焦订单交付的端到端?还是贯穿供应链的全价值链?所立之场,决定了你的三观及体、相、用,所立之场,衍生路径依赖,产生视觉夹角,启动意识雷达,无场,无所知障;有场,终究着相。
3PL与客户,不时相爱相*,3PL埋怨客户不接地气,不解疾苦;客户指责供应商不了究竟,不抓痛点,大家各自在所立之场,频道不同,语言不通,最终不过店大欺客,客大欺店。3PL的竞争力提升首先需要推己及人,跳出所立之场,唤出同理之心,贯穿物流订单交付或供应链全价值链,譬如采购物流懂大盘,生产物流懂工艺,销售物流懂供需,逆向物流懂风控,从立场到串场,如明心见性的悟空,与唐僧同唱一首歌。更上一层,便如产品设计,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逐级满足,先立足于客户基础需求,继而把握客户高阶需求,利用同理心和空杯心挖掘,以洞察客户的缺失与焦虑,服务于客户开口之前,功能达到或超过客户期望值。写到这里,想起有次培训玩的一个游戏,大体如下:每组发一副扑克,一份规则,大家熟识规则后便可开始打牌,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说话。一段时间后,得分最多的一人去到下一组,如此轮转一番,发现嘈杂声越来越大,待老师揭晓答案后,才知道每组的规则不一,我在我所立之场游刃有余,却在你所立之场寸步难行,立场一词,对于部门墙厚重的公司而言,也是话头,要参。任何跨部门项目,需要弄清利益相关方的规则,确保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方能协同推进,结果交付。
多说一句,跳出所立之场也就开始触及释家所提倡的无我相,去我执,需要相当的修为,正如《韩非子•备内》中所论:“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首先需要发大乘之心,在商言商,供需双方需要不逐短利,不生背反,战略集成,整体输出。
路径4:从人到机器化的人
从两个现象说起,其一,有审计或提升、改善项目实施经验的朋友应该很有体会,各项目的SOP,往往是书面一套,口述一套,实操一套,为什么会这样?有很多原因,但根因之一,是人性使然,人类天然的趋利避害,会基于作业场景,确保考核目标达成的前提下,不断挑战规则,动(xuan)态(ze)调(jie)优(jing)。
其二,目前来看,3PL,特别是2B的3PL仓库,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量工序、作业线依仗人机系统完成(人工主导,机械辅助),哪怕是局部工序、某些作业线人机系统之于自动化系统的成本优势日渐削弱,甚至单位成本处于平衡点时,3PL还是首选人,为什么会这样?还是有很多原因,但根因之一,是人的柔性使然,在作业场景复杂,作业模式动态,作业流程非标的项目上,对人的培训和练习可以快速实现多种功能和输出最优结果,远比自动化系统的固化逻辑、固定工序和动线要敏捷和经济。
人性和人的柔性是一对矛盾体,令3PL爱恨交织,人性使得标准化服务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冲击,柔性又令到3PL沉浸于灵活应对与快速部署中不能自拔,中期来看,至少仓库会被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作业系统覆盖,在去人化的过程中,人到机器化的人,或许是个大概率路径,SaaS的后一个S,是Service,也是Step,还是Standard,这里暂时忽略人文主义,人让渡思考,不再决策,只提供硬件实现人机结合,或是标准化服务稳定输出的前提之一,Step或Standard,是解构和提炼作业逻辑,将若干版本的、通过培训、学习植入和动态调优且单机自行迭代的作业软件从人脑中抽离,固化为联机且统一迭代的系统逻辑,而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作为传感设备,按照系统指引,实现输入与输出。
路径5:从数字话到数字化
国人喜欢热词,迷恋热词,崇拜热词,依附热词,之前攒过小诗一首:
“鲜衣怒马长伴身/不信苍天信鬼神/口吐莲花似知道/PR原来是骗人。”
此处所提的口吐之莲花,便是热词。演讲稿内容次要,热词要高频;听众耳油震荡没所谓,热词频出便心悦诚服,不见佛祖,也离佛不远了。
好吧,不免俗套,凑个热闹,最后一部分,谈谈热词。什么叫数字化?解释漫山遍野,但秉承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几个月前我在岛上问过一位仁兄,三个臭皮匠憋了半天,整出些许认知,数字化不等于信息化,信息化是让数据说话,数字化是令数据转化乃至生发以指引执行,驱动决策前者是业务数据化,后者是数据业务化。
试用四组词阐述数字话与数字化:
1、 消VS化:数字话是消,如同土豪入口一块红烧肉,咀嚼之后,大块变小块,还是猪肉;数字化是化,还是小块猪肉,吞咽下肚,经由处理,糟粕排出,精华吸收,猪肉变人肉。
2、 辅VS佐:数字话是辅,慢慢地陪着你走;数字化是佐,可能陪着你,也可能冷不丁抽你几耳光,帮你防呆纠偏调优。
3、 如是我闻VS察于未萌:数字话是如是我闻,可视可知,一切如实呈现;数字化是察于未萌,预警预测,乃至驱动决策。
4、看盘VS操盘 数字话仍需看盘,将业务实时或准实时数据输入看盘者脑中,遵循逻辑、结合指引、经验输出并执行决策;数字化直接操盘,预警输出工单,预测辅助决策,操盘手买进卖出,高抛低吸。
这篇文章写得断断续续,为了避免跨年,就此打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20年,是鼠年,寓意成熟收获,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希望3PL能够模式创新,破局突进,一年之计在于春,结尾附送一个slogan,是个什么梗呢?是个谐音梗:
用逻辑式替客思践行logistics,让员工从巨焦回归聚焦,让客户从both迈向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