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事实,我们不能不为北宋前期的数据感到震惊:北宋仁宗末年,唐州人口仅有6155户。
唐州与唐河县并不是一个概念。据唐河文史研究者申光亚先生介绍,唐宋时,南阳分为唐、邓两州,唐州下辖五县:泌阳(即今唐河,今驻马店泌阳县是明代时唐河一个镇分拆而成的)、湖阳、比阳、桐柏、方城(宋庆历四年被废为镇,归南阳县,属邓州)。
整个唐州人口不过6155户,那么粗略估算,今唐河地盘上的人口,仅1000多户,按每户5人计算,如今生活150多万人的地方,当时仅有六七千人。
或许有读者说,现代人口与古代人口没有可比性,但即使与前代相比,宋朝前期的唐州人口也少得可怜。据史*载,在唐肃宗乾元年间(公元758年~760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后的唐州,人口也达到42644户。宋仁宗末年,唐州人口仅有唐肃宗时的1/7,不能不让人觉得少得奇怪。
其实在宋朝初年,中原地带人口稀少是普遍现象。唐末、五代前后八十年的战乱,中原地区都是军阀争夺的核心区域,昔日富庶的田野,变为血流成河的战场。兵燹令中原人口大减,《宋史》载:“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平均每县约1500户,7000多人。史料显示,当时中原地区百户以下的县不在少数。即使到了宋朝建立十多年后的宋太宗时期,开封周围二十三州的数千里沃野上,得到耕种的土地仍不足1/3。
到第三个皇帝——宋真宗时期,因澶渊之盟的订立,内忧外患基本消除,天下趋于稳定,真宗皇帝关注民生,亲自过问改良粮种、救济灾荒之事,北宋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随之迅速增加。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在位40余年,此人“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他在位期间,北宋进入鼎盛时期,人口也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因此唐州的情形有点奇怪,在宋仁宗末年,也即宋朝建立近百年、澶渊之盟后半个世纪,该州人口竟然仅6155户,约相当于北宋建立时的平均水平,不能不令人惊讶。个中原因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记者推测,大约在五代的动荡中,该州遭受的破坏格外严重,进入宋朝后,自然也会有所恢复,但恢复的速度十分缓慢。
偌大的唐河县,仅有六七千人,该是什么样的面貌?人烟稀少,举目荒凉,这样的字眼,可能尚不足以表现100多年的沉寂,有人用了这样的词句:“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
人口太少,税收也就少得不像话,于是仁宗末年有了废除唐州之说,据《宋史》记载:“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廉洁能*官员走马上任,改变了唐州的面貌。
循吏一举兴唐州《宋史》篇幅,居二十五史之冠,其《循吏传》收12人,竟然有两位是因复兴唐州入选的,可见当初在唐州发生的巨变影响之大。有人认为,在这十二位循吏中,如果就经济角度而论,复兴唐州的两位贡献最大,而开启这项事业的赵尚宽“其功尤大”。
赵尚宽于宋仁宗嘉二年(公元1057年)任唐州知州,此人是真宗朝参知政事赵安仁的儿子,属高干子弟,但他能出任知州,却并不是凭借父亲的人脉关系。赵安仁是寇准的得意门生,写一手好字,是当时汴京书法第一人,且博闻强记,前朝典宪,今朝诏旨敕文,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答谢文书,均能倒背如流,一字不误,堪称真宗朝的一本活字典,深得真宗信任。不过,在真宗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赵安仁却因“站错队”被罢了官。
在后宫嫔妃中,真宗深爱刘妃。刘妃不仅温柔美丽,且生性机敏,通晓书史,对国家大事也颇具见识。真宗批阅文件,刘氏常陪伴左右。凡有疑难,刘氏总能提供恰当的建议,故此令真宗既爱恋又信任。其时真宗皇后已去世多年,真宗有意立刘妃为皇后,但他深知此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刘妃出身贫寒,曾嫁给一位银匠,偶遇还是襄王的真宗,得到宠爱。真宗是真心爱她,并且终生感情不变。为了让刘妃坐上皇后宝座,真宗煞费苦心,他试图得到参知政事赵安仁的支持,不料赵安仁却坚决反对此事。真宗龙颜不悦,权臣王钦若又从中挑拨,真宗即罢了赵安仁的官。后来刘妃终于坐上皇后宝座,并在真宗去世后主持朝政12年。总算宋朝皇家比较宽仁,赵安仁才没有倒大霉,因此赵尚宽没受牵连就算不错,并没沾老爹多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