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古典讲解的,卢曼的卡片读书法,他总结了一个制作卡片的公式:
卡片=核心概念转述 个人体验 行动指引
我试着用自己理解在这里做个说明:
比如,今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了一段话,或是一个概念,它打动了我。
第一步,我要停下来,用自己的语言做笔记,把它记下来。
记的方式:要么自己写下来,要么用电脑输出都可以。但是,切忌不要复制粘贴。
这里有一个要点:记忆越复杂,提取越方便。(相反,复制粘贴太简单,大脑没有思考。记忆不深刻,所以,用的时候就想不起来。这是大脑记忆的一个特点。)
就是说,我们在记录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即大脑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和加工,将别人的东西转化和消化吸收,重新整合,然后,再输出。因为过程的复杂,使得我们在使用时,记忆深刻,容易记起并提取出来。
重新复习上面的公式,第一个词组是“核心概念的转述”,重点是“转述”。
注意:
(1)这段话的长度控制在140-300字之间,最长不超过500字。
(2)一张卡片记录一个概念。
(3)如果一本书做十二张卡片,那么,一年大概可以积累二百多张卡片。
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知识框架逐步建立。
第二步,用新知识和我们过去的知识或经验链接。
我们学习的知识,只有与我们过去的知识或经验进行链接,才能转化为我们的新知识。否则,它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与我们毫不相干。一个个知识点进行各种的链接,就会形成我们对某个领域的认知。我们对各个领域的认知越来越多,就形成我们对于世界的洞见。
这是我们智慧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为写作积累素材的过程。
第三步,用新知识为我们做行动的指引
我们学习了这个新的知识之后,一定要写下它为我们今后的行为有什么指导。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概念,却还在沿用过去的旧的行为模式,那么,这个新的概念就只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它并未真正转化为我们的认知。
只有那些在实践中,对我们的行为起到了指导作用,并外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才是真正有用的认知。这才达到了我们学习的一个完整的闭环。
以前,我在读书时候,更多地体验只是读书的过程,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感觉好像明白了一些道理,合上书,就不记得有什么内容了。有的时候,我会记一些笔记。但是,记完后,很少再拿起来翻看。所以,这就造成了,我读了很多书,在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说白了,就是读了一个过程。
更进一步说,就是从来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为什么读这本书?我读后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读后记不住?如何才能读了记得住?
现在想来,普通人和牛人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像同样是一个苹果砸在头上,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我们普通人,要么很生气,抱怨苹果为什么砸了自己脑袋一个包?要么捡起苹果吃了,认为是老天送给自己一个好吃的苹果。
思考,拉开了我们和牛人的距离。
卢曼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儿子,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却拥有非凡的一生。
他用30年的时间做成了90000多张卡片,写了58本书和数百篇文章,成为了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和我们的区别就在于,他能用心读书,并去改进读书的方法。最终,在他不懈地努力下,成就了自己光辉的事业。
说到这里,你还不心动?试试他的这个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