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入法软件还不适配的年代,全键盘手机因为物理按键多的优势,打字速度比九宫格按键手机优势明显。但除此之外,此类手机良好的软硬件结合也让日常操作变的极为便利,专用的短信和日历按键在全键盘手机上几乎是必备功能,各种快捷键加持,用户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逻辑被大大简化,这也是iPhone发布前夜,黑莓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惊人的48%的原因。
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改变世界的iPhone,iPhone用以多点触控技术为基础的全新交互逻辑掀起了一场手机革命。在iPhone机身上,实体键盘被统统抛弃,一块巨大的电容式玻璃屏幕直接就是交互的主战场。
而位于屏幕下方的圆形Home键也极富象征意义,不管你处在哪个操作层级,按一下,它总能带你回到最初开始的地方,连续按两下就能呼出后台界面。这枚Home键日后也成为iPhone的经典标志。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iPhone这十余年间的物理按键进化之路。
除了正面一枚醒目的Home键外,两枚音量键、一枚电源键和静音键的设计一直延续。自2007年的初代iPhone到2015年的iPhone 6系列,苹果一直采用实体按压式的Home键。
虽然苹果在iPhone 4S时代为Home键增加了触感功能,并且多了一个长按呼出语音助手的操作,但这依旧不能改变机械结构导致的较高故障率。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iPhone屏幕上悬浮的“残疾人小球”成了很多用苹果手机时必开的功能。
改变在iPhone 7系列上再次发生,它搭载了全新的电容式Home键,机械结构被取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这颗按键按不下去了。不过,得益于出色的震动马达,每次按压都能得到以假乱真的反馈,体验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而且,这种解决方案在大幅延长Home键寿命的同时,还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时间来到了2017年,苹果发布了极具未来感的iPhone X,取消了延续十年的Home,用Face ID来取代指纹识别。同时,Home键的取消,让iPhone X的下巴得以消失,四边框等宽加刘海的设计,成为iPhone延续至今的全面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