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了许多许多这样的场景,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有时真是身心俱疲,心灰意懒,真懒得管了,算了得了。
没想到这种心境下,却让我找到一条路。
一天,我在电脑前写着自己的东西,儿子在一旁写着作业。看他一会动动这个,一会摸摸那个,要不就一顿发呆。
看着就来气,搁平时我就要张嘴了,不过张嘴也作用不大。要不是需要写完东西,我就起身走了,不想再看他那样。
”妈“
懒得理。
”妈“
不吱声。
”妈“
”干嘛呀!“
”您怎么不理我。“
”什么事?“
”你看到学校系统里的分数了吗?“
心里咯噔一下,”没有“
”哦,那个,我这周的物理周练考了75分。“
一股火腾地冲向脑门,脸发热。但心里已经很无力了。突然觉得很失败,因为不是一次两次了。
往常,我们各说各理,指责和冲突一定是避免不了的。 完事后他还是照样他的做法和态度。算了不管了。
”嗯“
空气中安静了一会儿。
”妈,其实这次我能考的再多些的。“
”哦“
”老师说,考试时看我选择题答的都还不错,可她转一圈回来时,发现我改错了几道,不然就都是对的呢。“
”为什么改呢“
”我觉得没有把握,还是没有掌握牢固。“
”是吗?那怎么办?“
”先改错题,开始整理一个错题本。不会的问老师吧,多做点题。“
”嗯“
儿子这才把卷子拿出来给我看。实在不能看那刺眼的红字,瞄了一眼,起身,准备走。
”这次多少名,班里?“
”21名“
太阳穴突突跳,赶紧走,没话。
”妈,我下次不会考成这样的。“
啊呀,太阳从西边升起。可不是原来那样了,以前他不可能主动说出这样的话来,而且是追着我说,以前可都是我跟着他后头不断叮嘱,多为指责,时常批评。
这次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场面呢?
”尊重“、”平等“、”理解“。初二的青春期男孩压力不小,成长中身体心理变化带来的,沉重的学业带来的,学霸们的碾压带来的,这些都给男孩子带上了枷锁。
跟父母聊聊吧,可是父母一张嘴就是学习要怎样怎样,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倒,除了说教就是指责,自己痛快了。
孩子哪里还能找到倾诉,听他们的心里话的知心人呢,想说的话变成了不被理解的怒火。
父母的心情不难理解,在现今这个价值取向的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关注的是学习,是成绩。
而青春期男孩却渴望的是被当做成年人来平等对待,能够理解他们的心理,他们思考的”我想要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比”我考了多少分“的次数要多。
这就是我们现在父母和孩子在思考上的差异。